1

一游客发帖称,2025年2月3日,自己和男友在湖南张家界旅游时,疑遭遇出租车和饭店联手宰客,他们被出租车司机带到当地一家饭店,点了两个菜被收费844元。

这种消费陷阱自从“青岛大虾”事件以后,似乎时有耳闻。

2

在刘女士看来,他们是遇上了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联手设的局。事发后,其将上述遭遇整理成图文,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

3

2月6日,张家界市永定区旅工委办公室发布通报表示,关注到该事件后,永定区立即依法开展了联合调查,发现涉事餐饮店“土家园”存在支付出租车司机回扣招揽客人等宰客行为。目前,已责令涉事经营主体停业并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4

我们看到,这明显是因为舆情引发的处理机制。

但据说该女士感到非常愤怒,因此她将所有证据妥善保管,并直接向12345提出了投诉。

我们知道,依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12345是法定的投诉渠道。

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法定的投诉渠道不如自媒体曝光效果更好?这或许值得我们沉思。

5

是的,我想说一下为什么大家信网不信法。

我们原来一直讲“信访不信法”,说的是一些群众不愿意打官司,而选择上访,这里面涉及到的原因很多,但说明法治建设任重道远。

据媒体透露,2023年9月有一名网友在网络上多次实名举报当地城管局副局长的问题。而这位网民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县住建局信访办的主任。昨天,记者的核实,也确认了这一消息,证明了这个举报人确实是该局信访办主任。

6

这真是一个非常冷酷的笑话,我们通常都教育群众说:要走正常渠道反映问题,要依法依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如今却出现了信访办主任不选择走信访渠道,而通过网络的方式来进行举报,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7

要承认网络举报运用的就是公开的力量,这里面有流量的因素,其中也可能存在一种“闹”的心理,就是把事“闹”大,“闹”大了就会解决,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原来通过信访“闹”,现在通过网络“闹”,这恰恰反映了法治建设的不足。

说起来,我实在不明白,每到假期,许多地方政府都对这种价格宰客现象如临大敌。

即便是这样,为何张家界有关方面对12345投诉不处理,而是待网络舆情发酵后才开始跟进处理?

2015年来自青岛市北区“善德海鲜烧烤家常菜”海鲜大排档的一只大虾,在一夜之间将“好客山东”品牌毁于一旦。

当时消费者打了110报警电话。110来了之后就说,说这事不归他们管,这个是价格方面的问题,价格方面的问题应该由物价部门进行管理,你要不就打114查询,查询物价局电话,把这个情况跟他们反映。物价局的人又说当时是晚上,太晚了,说处理不了,只能等到明天才能进行处理。

10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张家界事件和青岛的处理思路如出一辙,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目前的工作机制?

2025年2月6日星期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