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丢,大家也可以在“事儿君看世界”找到我
关注起来,以后不“失联”~
“她”又被卖了。
最近,西班牙纺织品制造和设计公司STL宣布收购Christian Lacroix100%股份。
品牌又一次易主,也唤起网友对这个名字的记忆。
你可能在很多地方,听闻Christian Lacroix。
“血雨腥风”的欧美红毯,美妆老板娘蕾哈娜会“卷”出一件22年前的水蓝皮草。
奇装炫人的Lady Gaga,会掏出一件古董华丽高定。
Christian Lacroix最常见的关键词是#审美积累#、#华丽至死#以及#梦中情裙#。
是头戴花冠,闪钻浮星的吸血鬼新娘。
今夜,月光是她的头纱。
是曙光绕身,紫纱轻舞的精灵。
细节放大,精致得让人瞠目结舌。
金属长成藤蔓,细珠结成花蕊。
是恶毒的反派皇后。
蕾丝黑纱,暗藏火焰,像拭不净的血迹。
也是冷傲的摩登女郎。
性感网纱,气场凌人,让人想起那只潘海利根的狐狸香水:
玫瑰、麝香,微醺的杜松子酒。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道:
Christian Lacroix,就是高级时装的代名词。
前法国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安·埃斯特罗西则不吝赞美:
Lacroix,体现了我们国家的辉煌。
但世间事物一旦集齐了美+强,就往往难逃一个字——
惨。
2009年,巴黎圣奥诺雷郊区街,大名鼎鼎的高定委员会就坐落于此。
对面,一对老夫妇正在为要不要拍照而争论。
“咔嚓”,镜头中留下的,正是Christian Lacroix商店的遗照。
这个被誉为“高定天花板”的牌子,已进入破产清算。
债务更是天文数字:4400万欧元。
合计人民币,3.3个亿。
亏到奶奶家。
创始人望着一手创办的同名牌子,叹了一口气:
“平衡艺术和商业,总是无比困难。”
若用当今时尚圈的商业视角去看待Christian Lacroix,这位人人膜拜的天才,可以说是天方夜谭的“疯子”。
他并非设计出身。
Lacroix大学主修的是艺术史,后又考入欧洲第二古老的巴黎大学攻读服装史。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博物馆馆长。
后来,他认识了妻子,并以其为缪斯画一些时装草稿。
妻子看完惊了:你这画的,比我看到的时装还美!
在妻子的鼓励下,又或者说,是想给爱人做真正的裙子, Lacroix正式进入时尚圈。
1987年10月,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高定系列。
那夜,时装编辑们在座位上激动落泪,观众将手中的玫瑰扔向这位时尚界的新王。
Christian Lacroix,一夜惊艳世间。
媒体将他称为:盗取天神调色板的色彩大师。
历史学家安妮·霍兰德评价他“像毕加索一样大胆”。
大胆的电光紫和浅绿色,平衡又巧妙。
金黄、珊瑚粉、皇家蓝,极致的对比,明丽的交缠。
波点黑纱、绸缎酒红、烟灰和亮粉柔纱,再搭配珠宝金饰。
一种绝不收敛的风情万种。
难怪有人叹息,看完 Lacroix的作品,再看现在的时尚圈,就像是从饕餮盛宴到预制菜。
因为与其说Lacroix是在设计服装,不如说他是将多年的历史美学,具象化。
《Vogue》有这样的文字:
“回顾Lacroix过去的高级定制作品,仿佛看到了艺术家乔万尼·博尔迪尼、弗朗索瓦·布歇和克里斯蒂安·贝拉尔的作品化为三维立体,基斯·范·东根和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的调色板被赋予了生命。”
“一个充满未知的新时代前夕,拉克鲁瓦的作品将我们与远古和近代的过去联系起来,让人想起约翰·济慈的诗《恩底弥翁》中的诗句:”
“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它的美丽不断增加;它永远不会消失;但它将永远保持。”
他当时地位之高,女魔头安娜上任《Vogue》主编的第一个封面,就是以他的宝石镶嵌十字架高定上衣,搭配牛仔裤。
他那时的影响之大,LVMH的总裁曾向他抛出橄榄枝,让他接任Dior的大旗。
但他拒绝了。
因为在自己的牌子,他才能自由又疯狂地,创造自己的天界。
Lacroix的座右铭是“永远都不够。”
他只选用最好的布料:薄纱、雪纺、塔夫绸、丝绸。
他必须要最细的工艺:巴黎最顶级的女裁缝,他的工坊就有100个。
一个钉珠,一片亮片,都完美无瑕。
一寸流苏,半袭黑纱,俱天衣无缝。
一个小提包,都堪称艺术品。
一点小细节,都氛围感拉满。
看他的秀,就像是一场眼球盛宴,从前菜到甜品,全是碾压级别。
右下角的小哥表情,就是最好的写照。
尤其是Lacroix的“新娘装”,几十年来依然可以在互联网上秒杀一切。
从春光无限的繁花,到熠熠生辉的星辰。
从加冕日月的天神,到裙绽鲜花的圣女。
Lacroix的作品,像一场时空穿越,和现代流行格格不入,和商业爆款大相径庭。
他解释道:“我讨厌周遭的世界,所以向历史和艺术寻找答案。”
他用一种历史学家的姿态,向同质化的文化工业宣战,用艺术家的变态追求,卷死了一众同行。
但年底一算账,别人赚得盆满钵满,他死得彻彻底底。
据统计,在最鼎盛时期,品牌都没有实现盈利。
“卷”了22年,亏了1.5亿欧元......
现实会狠狠打脸每一个“造梦者”,在时尚圈,销量才是安身立命之本,美丽只算锦上添花之举。
2009年,公司124名人员裁剩12名,品牌破产清算托管,Christian Lacroix黯淡下台。
最后一场秀,由他老人家几乎倾其所有独力承办,每位模特只要了50欧元的报酬。
他牵着品牌的最后一位新娘登场,挥挥手,告别了自己的时代。
再见了,自由、华丽又绝美的梦境。
这些年来,除了极少的致敬,他再也没有回到时尚圈。
他为芭蕾和戏剧设计戏服,他成为了时装博物馆的馆长。
也算是圆了少年时的梦。
但在采访中,他依然会耿耿于怀道:
“I lost my name.”
我弄丢了自己的名字。
自破产后,同名品牌就成了资本的筹码和市场的孤儿,16年来多次易主,颠沛流离。
如今又再一次被收购,前途未卜。
就商言商,Christian Lacroix无疑是失败的总监,但对很多年轻设计师而言,他却是璀璨的神话。
就像他本人面对破产时的低语:
“与其跟风提供千篇一律的衣物,我更想为世界带来一点美和快乐。”
那是他设计的初心,尽管带着幻灭的宿命。
那让人想起米兰·昆德拉《笑忘录》中的话:
所谓美,就是星光一闪的瞬间,两个不同的时代跨越岁月的距离突然相遇。
美,是编年的废除,是对时间的抵抗。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快乐小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