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新局,创新赢未来。2月6日下午,南京市江宁区召开“创新赋能发展 合作成就未来”——2025产业科技创新暨投资促进大会,这也是江宁区新年“第一会”。活动现场“1+11+Z”重大创新平台矩阵联盟战略和“紫金山新质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超市建设正式启动,44个项目签约,其中25个产业类项目总投资244亿元。本次大会立足科技创新,强化创新强区、制造业强区和投资竞争力强区三区联动,向“新”而行,冲刺开门红。
启动“1+11+Z”创新矩阵,高质量打造创新强区
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2025年全区上下将坚持“干”字当头,聚焦决胜“十四五”,坚定不移深化产业科技创新,通过“科研攻坚、转化提速、成果落地”三箭齐发抓创新,统筹推进产业项目集聚、企业协作联动、产业能级提升,高质量构筑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打造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区,为省市发展勇挑大梁。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2024年,江宁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81.1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770亿元……实现发展能级新跃升。江宁位列全国创新百强区第6位,科技创新是江宁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要素。
当天活动中,“1+11+Z”重大创新平台矩阵联盟战略启动,紫金山实验室与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系列研究机构等组建战略联盟,举全区之力支持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建设,更大力度构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紫金山新质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超市建设也正式启动,该项目将现代商品超市理念应用于科技服务业、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旨在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自选式、便利式专业服务,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更有活力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44个项目签约,为制造业强区建设赋能
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主题是“合作成就未来”。当前,江宁正锚定规上工业总产值新突破的目标,放大“三个红利”抓产业,扎实开展产业项目攻坚,实施企业协作联动,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创造更多“投资红利”“市场红利”“转型红利”,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活动中,10个科技类项目、9个金融服务类项目、25个产业类项目签约,其中,25个产业类项目总投资244亿元,其中内资项目24个,外资项目1个。其中,知名制药企业也继续增资扩充,计划斥资建设创新药生产基地及产业孵化园区。
当天,江宁区还专门召开提升经济贡献度务虚研讨会,会议聚焦“勇挑大梁、多做贡献”这一主题,区领导班子、园街部门负责人通过碰撞交流。今年江宁将着力构建全域化联动招商协作机制,力争全年招引8个50亿级项目、220个优质产业项目。
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近日,2025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发布,江宁区16个项目列入其中,省级重大项目数量占全市30.2%,数量和新开工项目数量位列全市第一。翻看江宁区298个年度重大产业项目,其中实施类产业项目211个,为近五年来最多的一年。
实施营商服务“十大行动”,构筑投资竞争力强区
活动中,江宁区还发布了2024年十大企业创新成果、“人工智能+千行百业”十项应用场景、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十项典型应用场景,一个个科技成果、一项项创新突破,见证了江宁在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努力与拼搏。2024年,江宁区稳居全国投资竞争力前十强。
锚定产业科技创新,江宁聚力发力,发布“1+12”产业集聚政策,全力促进传统产业焕新蝶变、新兴产业聚链强群、未来产业积厚成势。其中,共性政策“1个”,《关于进一步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持市场拓展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江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12个特色产业政策重点围绕商务经济、智能电网、空天经济、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一业一策”助推产业向创新链布局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擦亮营商环境这块闪亮的城市名片,江宁“久久为功”。活动中,江宁区正式发布“提升作风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推出“政企通”平台约见、全链审批服务提优、企业陪伴成长、“营商环境体验官”、集成化执法减负、“地等项目”要素保障、企业诉求集中快处优化、“法治护航·企业无忧”“金融赋能·与宁同行”等十项行动,以亲商江宁,扬高质量发展之“帆”。
通讯员 江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赵丹丹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