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来自农村家庭,参军后转业成为了一名工人,集工农兵身份于一身。运动开始前,他在上海一家工厂负责保卫工作,平时也就是看看门、做些杂活,没多少人会特别注意到他。然而,当变革之风刮起,他迅速抓住机会,在众人犹豫不决时果断出击,积极发起挑战,将原来的厂领导拉下马,并把他们推上了批斗台。不过,与那些只知破坏的“造派”不同,王洪文夺权之后依然重视生产,确保了“革命生产两不误”,这让他得到了张春桥等高层的关注,成为了上海市“造反夺权”的典型代表。


当时,国家领导人有一个理想,就是希望干部、工人和农民之间能够自由转换角色,实现真正的“工农治国”。

教员得知上海有个叫王洪文的人不仅成功掌握了权力,还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便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见一见他。这次见面后,王洪文的职业生涯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飞速上升:1969年被选为中央委员,到了1971年,随着林彪事件的发生,他又进一步被提拔进入政治局,甚至成为了常委之一,最终跃升至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层。到了1973年,法国总统访华时,王洪文陪同毛主席接见外宾,位置紧邻主席,显示出他作为未来接班人的地位已经确立。


根据徐景贤的回忆,毛泽东确实对王洪文寄予厚望,耐心教导,悉心栽培。然而,王洪文的基础实在太薄弱。王洪文的秘书肖木回忆道,有一次毛泽东提到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显示出他对革命事业可能夭折的深切担忧,而王洪文竟然连张勋是谁都不知道,还问毛泽东“辫子兵”是怎么回事,毛只能让他自己去查资料。

在中共十大召开之前,王洪文前往上海进行调研。一到市委康平路的办公室,他就急忙派人去找朱永嘉。原来,毛泽东曾建议他阅读《后汉书·刘盆子传》,但他看不懂其中的意思,不明白毛泽东的意图。于是,趁着这次回上海的机会,他赶紧找朱永嘉帮忙解释。

毛教员说过:《水浒》好就好在投降。

那么,《刘盆子》好在哪里?

在上面的视频里,刘盆子作为一个人是合格的,他是聪明人,他也知道怎么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但是他能做出的最大的成就,也只是下跪罢了。作用很有限,寄托于几个军阀大佬角色扮演的投入程度,让他们尽可能约束自己的军队,不要扰民、不要劫掠。

毛泽东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让王洪文读《刘盆子传》可能是有着特殊的寓意。要知道, 刘盆子得到权力的方式很特殊,是由赤眉军直接给予的,而不是通过个人能力或战绩获得的。因此,他的权力并不稳固,一旦失去外部支持,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刘盆子想要真正带领赤眉军走向胜利,他应该动员广大民众,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并通过策略逐步增强自己的权威。

如果你是刘盆子,你要带领赤眉军走向胜利,应该怎么办?很简单,动员广大的劳动群众, 成立刘氏卫队,或者也可以叫民兵组织。然后拉一派打一派,慢慢树立权威。可惜的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