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是春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当天上午,东莞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新一年奋进催征的号角。当天下午,东莞市政府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召开新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二号文”及“企莞家”平台、企业服务专员机制等重磅政策,积极回应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社会关切,释放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狠抓经济,凝心聚力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副市长黎军、刘旺先、叶葆华、陈庆松,市政府秘书长严继宗等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吹响号角、铆足干劲
东莞今年将从四方面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东莞市政府新春首场新闻发布会由市长带领市政府班子成员悉数出席。发布内容干货满满,对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二号文《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总体考虑和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对“企莞家”平台、企业服务专员机制进行推介,对今年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重点工作进行介绍。
吕成蹊表示,在全省、全市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后,东莞高规格举办这场新闻发布会,就是向社会展示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挑大梁重任的决心信心,释放东莞接续奋斗、狠抓实体经济的强烈信号,营造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早赶前的浓厚氛围,推动各项工作能早尽早、抓紧抓实,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吕成蹊表示,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今年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新的一年,东莞要强动力,全力抢抓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瞄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赛道,统筹安排不少于30亿元支持资金,依托国家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优势,充分发挥华为、OPPO、vivo等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争创全国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数据服务于一体的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争取在发展AI手机、AI服务器、AI可穿戴设备等细分赛道上率先突破。要挖潜力,发挥生产性服务业激发制造业焕新变革的关键作用,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加快补齐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短板,进一步支撑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与制造业比翼双飞、相互成就。要激活力,构建“线上不打烊、线下面对面”的统一对企服务体系,线上依托企莞家平台,打造企业真正的家,线下打造专业贴心的服务专员队伍,让部门多服务、企业少跑腿,努力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最懂企业的政府,推动大中小企业勃发生机、上下游产业共同繁荣。要聚民力,在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切的领域持续发力、加大投入,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
力争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制造业是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今年的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就是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未来3年,东莞将投入不少于30亿元财政资金、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力争到2027年全市可调度使用算力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全力打造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和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应用创新高地。
对此,东莞将围绕智能算力、工业数据和模型算法三大关键要素,全面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底座。设立最高5000万元的算力券,1500万元的模型券,打造不少于30个行业级数据集和知识库,支持组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联合体,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4000万元资助。
东莞将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终端两大主攻方向,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建成不少于6000个节点的工业边端智算网络,投入最高3亿元资金,开展AI+示范应用场景模型开发,构建“全身+全屋+全车+全厂”AI+软硬件产品矩阵,吸引AI+智能终端、AI+智能装备在莞首发、首秀、首展。
东莞将紧盯重大平台、创新人才、子基金群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全力创建全国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支持滨海湾新区打造人工智能新区,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
聚焦“8+8+4”产业重点环节所需
支持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莞基础雄厚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加优质的赋能需求。
今年东莞市政府“二号文”聚焦“8+8+4”产业重点环节所需的核心服务,未来3年将投入超4.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贸易服务、科创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行动”,力争培育壮大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超100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10个特色鲜明、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的集聚区。
软件信息服务产业是经济转型之擎。东莞将深入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制造业企业剥离软件信息服务,培育1—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鸿蒙特色产业园。
科技服务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东莞将充分发挥中关村智造中试基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引领作用,加快提升中试服务能力,打造不少于50家具有产业影响力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最高给予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贸易服务是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东莞将发挥外贸大市的优势,鼓励建设行业性垂直领域或细分市场独立站,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系列活动,打造数字贸易合作示范新高地。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统一对企服务体系
“企莞家”平台升级 服务全市所有企业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保障,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此前,东莞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搭建了“企莞家”服务平台,启动了“四上”企业服务专员工作,实现服务专员与全市近2万家“四上”企业“点对点”精准对接。
今年,东莞深度整合“企莞家”平台和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统一对企服务体系。
目前,全新升级的“企莞家”平台已正式试运行,成为服务全市所有企业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多个政府平台服务,企业查询政策、办理业务、反馈诉求不用到处跑、到处找;集合各类企业诉求渠道,对企业诉求统一受理、转派、办理、回复,一站式解决企业难题;整合各类涉企服务资源,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企业找服务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方便。
同时,东莞也将进一步升级企业服务专员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的服务。服务范围由“四上”企业扩展至全市企业,让每家企业都拥有“有求必应”的专业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向服务专员反映,由服务专员分类分级办理,确保每一个诉求都能及时处理。
企业服务专员机制还将依托“企莞家”,打造移动端应用,为企业提供政策查询、诉求管理等便捷的掌上服务,让企业随时随地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东莞今年计划新增公办学位3万个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东莞将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切实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近年来东莞财政支出每四块钱就有一块钱用在教育上。今年,东莞将因应学龄人口变化,统筹“建高中”,新增公办学位3万个,推进9所公办普通高中项目规划建设,试行跨区域、跨学段统筹调配学位。将瞄准城市发展所需,着力“强高校”,加快大湾区大学设立申报,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二期动工建设,支持东莞理工学院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在卫生健康领域,东莞将着重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努力让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争取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持续优化医保经办管理服务,全面推广医保码、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服务。
聚焦“一老一小”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现实需求,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建成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推动30所幼儿园开设托班,新增托位6000个。支持镇街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医养结合机构。实施购买残障人士寄宿托养照护服务,试点开展居家托养照护服务,推进新市残障人士托养中心建设,培育孵化残障人士集中就业基地,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障人士就业。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实习生 蔡莉莉 通讯员 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