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4年7月底,在富春江第一大桥江段,一位渔民朱龙生,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摆弄着渔具。

只不过这次他不是单纯地想要捕鱼,而是帮助调查队开展着浙江省八大水系水生生物动态监测及多样性保护项目的例行资源调查工作。



他的身影在朝阳下拉得很长,但是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自然,数十年的捕鱼生涯,让他早已对这片区域了如指掌了。

很快他就捞上来不少鱼,随着渔网逐渐露出水面,一条模样奇特的鱼映入眼帘。



这条鱼大约有20多厘米长,身体呈椭圆形,身上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红色的光芒。

它的脑袋看上去小小的,身子比较宽,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宽阔的背鳍,几乎贯穿了整个背部。

它的体色也十分独特,作为一种淡水鱼,一半是黑色,一半是淡淡的红色,很是罕见。



朱龙生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他捕鱼数十年,见过各种各样的鱼类,却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鱼。

彼时鱼的状态看上去不错,于是朱龙生赶紧将它交给了调查队员,对方将它小心地放进了桶里面。



上岸之后,调查队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这条神秘的鱼带回了临时研究基地。

他们仔细观察了鱼的外部形态特征,测量了它的体长、体高、体重等数据,并对其鳞片、鳍条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经过一番鉴定之后,大家确定这竟然是一条已经在浙江各大水系消失了将近40年的胭脂鱼!



胭脂鱼是个慢性子,要长到五六岁才能成年,而这次不小心捞上来的是一条亚成年胭脂鱼。

研究了一番之后,大家发现这条亚成年鱼的身体情况还不错,所以后面又将它放回了富春江。

那么胭脂鱼已经消失近40年,如今却突然再次出现,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神奇的胭脂鱼·】—»

胭脂鱼的外形独特,在不同生长阶段有着显著的变化。

幼鱼时期,胭脂鱼体长也就能长到个几厘米,它们的体色呈现出淡灰褐色。

在这淡雅的底色上,有3条黑色横带前倾,为它们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此时的它们,身体相对较短且高,形态略显圆润,其背鳍高耸,仿佛是扬起的风帆,这也是它们被人们赋予“一帆风顺”美称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胭脂鱼逐渐长大,进入成鱼阶段。



成年鱼就是个“大块头”了,能够长到半米长,最长的能长到1米以上,体重一般在二三十斤,最大体重能有80斤。

胭脂鱼成年之后,体色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雄鱼的体色如同天边的晚霞,呈现出粉红色,并且从吻端至尾鳍基部有一条鲜艳的胭脂红色纵带贯穿全身。



而雌鱼的体色则相对深沉,为暗红色,纵带的颜色更深暗,呈紫红色。

胭脂鱼小的时候喜欢群集在水流较为平缓的区域,如静水区或缓流区。

它们尤其青睐沙石底质和砾石较多的水体,因为这些地方不仅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藏身之所,还藏有许多它们喜爱的食物,比如硅藻、单胞绿藻、轮虫、枝角类、桡虫类等浮游生物。



随着胭脂鱼逐渐长大,进入亚成体阶段,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亚成体的胭脂鱼开始栖息在湖泊和江河的中下游区域,这里的水体更为宽阔,食物资源也更加丰富。

它们喜欢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



这个位置既可以让它们躲避来自水面的危险,又便于它们寻找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

此时的它们,主要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和蚬等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同时也会食用一些植物碎片及硅藻类等。



胭脂鱼是一种对水温较为敏感的鱼类,它们适宜生活的水温范围约为 15 - 25 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区间内,它们的身体机能能够正常运转,食欲旺盛,生长速度也较快。

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它们的活动和摄食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在繁殖季节,胭脂鱼会展现出独特的节律行为。

每年2月中旬,性腺接近成熟的亲鱼便会踏上漫长的洄游之旅,它们逆流而上,向着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急流区域进发。

在那里,它们将会寻找伴侣生儿育女。



产卵后,它们并不会立刻离开,而是在产卵场附近逗留一段时间,仿佛在守护着这些即将诞生的小生命。

直到秋后退水时期,它们才会随着水流回到长江干流,寻找温暖的深水区域越冬,等待来年春天的再次到来。



胭脂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这里是它们的主要家园。

除了长江流域,胭脂鱼在闽江也有分布,在历史上,胭脂鱼曾经在钱塘江流域也有分布。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的近四十年里,胭脂鱼在钱塘江流域销声匿迹,仿佛从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了。



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长江流域兴建了众多大型水利工程,如葛洲坝等,对一些鱼类的洄游产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水体污染问题也一直存在,这让很多水生生物就觉得活不下去,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胭脂鱼。

再加上一些人的非法捕捞,让本来数量就不算太多的胭脂鱼更加稀有了。



这次在富春江第一大桥江段的发现,让人们再次看到了这种珍稀鱼类的身影,这也说明生态保护还是有成效的。

参考:
浙江日报《再现那一抹红!消失数十年的胭脂鱼重回钱塘江流域》2024-7-2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