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超60亿元人民币(约8.3亿美元)登顶中国影史票冠。

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中国观众对本土神话IP的深厚情感,也让行业重新审视中国动画冲击全球票房榜单的可能性——尽管目前全球影史票房前三十名仍由好莱坞垄断,但《哪吒》系列的持续爆发,正在为这场文化远征注入更多信心。

全球票房格局:好莱坞垄断下的机会窗口

根据知名全球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2月6日,全球影史票房前30名的门槛已升至约11.52亿美元,榜首仍由《阿凡达》(29.23亿美元)占据,而前30名中仅有《冰雪奇缘2》《狮子王》等少数动画电影入围。



这一榜单背后是好莱坞工业化体系与全球发行网络的绝对优势,但近年来的市场变化也悄然松动传统格局:亚洲、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增长,流媒体对内容多元化的推动,以及观众对非英语文化的好奇心,均为中国动画提供了潜在突破口。

《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中国动画的里程碑,其全球票房约7.26亿美元,虽与榜单前列差距明显,却已创造了国产动画的海外发行纪录。在北美,影片通过Well Go USA公司小规模上映,最终收获370万美元票房,烂番茄新鲜度86%,IMDb评分7.4,被《纽约时报》评价为“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在东南亚,影片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均突破百万美元,成为当地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在流媒体平台Netflix上,影片一度冲入美国区电影热度榜前十,评论区中“颠覆传统的英雄故事”“惊人的动作设计”成为高频词。这些成绩虽仍难比肩好莱坞巨头,却验证了中国动画的“可输出性”。

未来展望:从“爆款”到“经典”的跨越

中国动画的全球化注定是一场长跑,而《哪吒2》的价值,在于它证明了本土市场足以孕育世界级IP的雏形——60亿元票房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产业信心、技术积累与观众认同的集中爆发。



或许,《哪吒2》的终极目标不应局限于票房数字,而在于能否像《千与千寻》《蜘蛛侠:平行宇宙》一样,成为跨越文化边界、被全球观众反复品味的经典。

从1942年在日本首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2015年《大圣归来》让国产动画走出低幼化,出海60余国获400万美元票房,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深海》《长安三万里》,中国动画出海的历程已经走过80余年。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哪吒”不仅是单部电影的成败,更承载着中国动画从“本土崛起”到“全球共鸣”的使命。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前行,都在书写新的可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茹懿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刘春春图片 片方、资料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