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节后上班第一天,夹马口灌区的农田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黄河水沿着小樊片区南干龙行渠道自北向南一路奔涌,沿渠两侧的麦田绿意萌动、长势喜人,正“痛快”地“畅饮”黄河水。

“去冬今春,气温明显高于往年,小麦返青增根急需补充水分,‘喝’足了这茬水,如果今年老天没什么大的灾害,亩产预计能达到1000斤以上,今年大概率又是一个丰收年!”正在给小麦浇水的永济市栲栳镇龙行村村民王建录高兴地说。 

在运城民间流传着“麦子浇了春三水,三水对面望粮山”的谚语,这当中“三春水”的第一水就是指“返青水”。开春后的小麦能否喝好“第一水”,是当地农民群众春耕生产的重头戏,关乎全年的粮食收成。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夹马口灌区就立即启动春浇第一轮供水,确保灌区44.35万亩冬小麦及时喝上“返青水”,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提供坚强用水保障。

作为黄河上建起的第一座大型高扬程电力提黄灌区,夹马口灌区目前共建有三级10站,三级累计扬程229米,总干渠1条长8千米,干渠6条长125.43千米,支渠57条长386.39千米,斗渠1649条长1756千米,设计灌溉面积101.11万亩,受益范围涵盖临猗、永济、万荣三县(市)15个乡镇50余万人口。为确保春灌工作顺利进行,夹马口灌区早谋划、早筹备、早部署,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提前谋划,科学做好上水准备。利用年前停水间隙,统筹做好开机上水前的机组设备检修调试、渠道清淤维护等准备工作,保证工程设施状态良好、各级渠道过水畅通,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群众灌溉用水需求。遵循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根据黄委批复取水指标,参照《山西省用水定额》,科学制定全年灌溉用水计划并分解到各片、细化到各斗、具体到各灌季,确保引入灌区的水资源得到科学配置,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用水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党建引领,持续改进供水服务。认真学习贯彻2月5日运城市委召开的全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动员部署会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灌区治理各环节,在灌区一线成立5支党员突击队,分设“红旗班组”“先进管理段”“配水服务流动红旗”,擦亮“引水富民党旗红”党建品牌,激励全体党员干部以脚步丈量灌区、以实干守望丰收。

——修缮工程,全力打通输水“动脉”。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政治任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两重”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持续对泵站机组设备进行更新、对病险渠段和“卡脖子”部位进行改造,所有重要水量交接口同步配齐量测水设施,不断提高骨干工程完好率、灌区保证率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灌区输配水效率和灌溉保障能力得到持续改善。

——精细管理,科学优化配水调度。及时研判雨情、墒情、旱情、农情变化,精准掌握灌溉进度和用水需求,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原则,动态优化调度方案,各泵站及各段、支、斗管水人员全程在岗、跟水作业,协同做好作物核实、水量加减、水价宣讲、用水协调等工作,建立“自下而上报用水需求、自上而下保水量供应”的供用水机制,将灌溉用水精准调度到斗渠、精细分配到地块,确保黄河水引得来、浇得上、用起来节约高效,实现全灌区均衡受益。

目前,夹马口灌区小樊片区首轮春灌供水已拉开帷幕,单日供水流量达到3.5m³/s,日供水量30万方左右,灌溉面积3500余亩。“后续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农田需水量也将逐渐增大,预计2月中下旬灌区下辖4个片区的春灌供水将全面铺开,迎来首轮灌溉用水高峰。夹马口引黄全体干部职工将按照全省水利工作会、全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动员部署会要求,在改进供水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中比贡献、争先进,把黄河水精准高效地输送到田间地头、群众心头,与灌区农民齐心绘制水清渠畅、粮丰果茂的乡村振兴‘好丰景’,为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增光添彩。” 夹马口引黄党委书记、主任范永胜信心十足地说。

文 / 李东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