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新春,为了让首个“非遗版春节”更有中国味,79岁的上海爷叔华兴富忙得热火朝天。这位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撕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用手撕出了200多条蛇,组成80幅作品,用灵蛇为蛇年献瑞。
2月6日大年初九,华兴富带着一叠火红的蛇年撕纸来到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撕纸工作室,赶在元宵进行布置。“我撕出来的蛇,每一条都不一样,每幅作品各有特色。”
他现场给记者演示撕蛇,仅仅两分钟,一条活灵活现的小蛇就从纸上“游”了下来。“春节前,我刚刚教新剑幼儿园的老师们创作了‘百蛇贺新岁’5米长卷。撕纸技艺,人人能学,只要有纸,无需工具,对非遗学习来说近乎‘零门槛’,欢迎大家都来试试。”
为给蛇身花纹“翻花头”,跑遍博物馆寻找灵感
用一张红纸,撕出一个鸭蛋形的蛇头,再弯曲几下,蛇身就出来了。每年新春的生肖撕纸,是华兴富延续了20多年的习惯。撕一条简单的小蛇只需两分钟,复杂一点的“蛇盘兔”对称图,华兴富也不过用了十二分钟,堪称熟能生巧。
“大概是从2003年羊年开始,每一个生肖年,我都要创作一批撕纸作品。”他说,为了保持构思的独特,准备工作往往在春节前几个月就要开始,“比如生肖蛇的素材,去年9月下旬左右,我就开始构思了。再往后,各地迎新活动的生肖图案都会出来,我特地不去参考别人,也不翻看往年的作品,这也是对独创性的一种训练。”
工作室的桌上摆放着华兴富自己设计的《祥蛇行健》图册,记者翻开一看,里面是各式各样的蛇图样,有螺旋形,有S形,有传统民俗风格,也有呆萌的卡通风格……画了好多页。
再往后,就是蛇造型的分类归纳。华兴富将它们分为字母造型、数字形、之字形、乙字形、弓字形、卷O形……具体到蛇身部件,单是蛇头造型,就要分成鸭蛋头、突眼头、三角头……“光是这些变化,就足以组成无数蛇的形态了。”华兴富说。
撕的蛇要想好看、精巧,最大的窍门就在蛇身花样上。为了给撕纸作品“翻花头”,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华兴富天南海北跑遍了各地的博物馆,从中汲取精髓,寻找设计灵感。比如,如意纹来源于陕西法门寺地宫,主体是代表长寿吉祥的灵芝。岐羽纹源自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蛇,历史悠久。缠枝纹源于汉代陶瓷玉器上的花纹,用向上的植物枝干、藤蔓隐喻福泽绵长的期许。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归纳,帮助他积累了一肚子素材,面对一张空白的纸,无需打草稿,就有图样浮现脑中,然后心手联动,撕出生动的画面。200多条撕纸蛇上的各异细节,也就是这么来的。
一张纸、一双手就能入门,堪称“零门槛”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形态特点,为了将生肖动物形态把握得更加准确,华兴富成了上海动物园的常客。“我不怕蛇,觉得蛇还挺可爱的。中国传统文化将蛇视作灵动、智慧、生命力的象征,蛇年也有好多人去动物园看蛇。平时,蛇往往把身体卷起来,如果有人惊动它,它就会竖起头张望,吐出红红的信子。”
看完蛇回家,华兴富还要查阅民间故事资料。“有个词叫灵蛇衔珠,在传说中,蛇含珠通常与吉祥和财富相关。民间还有俗语,叫‘蛇盘兔、必定富’。这些吉祥意向,我都会用在撕纸创作中。”考虑到年轻人和小朋友喜欢卡通形象,今年,他也试着设计了一批卡通蛇,让蛇萌起来。“总之,我会在作品中不断融入经典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做到有传承也有创新。”
撕出来的纸可以做窗花,也可以成为春联、书签、海报元素。作为非遗传承人,华兴富希望撕纸能融入生活,希望大家不要把非遗学习当成一桩难事,而是乐事。因此,他常常在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养老院等不同场所进行撕纸教学,传授经验。为了方便大家快速掌握生肖撕纸技巧,他还会给不同的生肖编制简单好记的口诀,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蛇年生肖的口诀是,“蛇身弯曲自由变,再沿曲身撕一遍,划上二刀蛇嘴开,添眼抠鼻灵蛇显”。
“掌握了口诀和技巧,大人孩子都会觉得上手不难。每次上过我的课,他们都能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家,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华兴富告诉记者,在他长期教授撕纸的新剑幼儿园,今年第一次尝试制作了幼儿撕纸作品长卷,孩子们用各种彩色的纸撕出了一条条活灵活现、灵动的“蛇”,煞是可爱。
他还透露,“今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应该还会在新泾镇举办撕纸生肖作品展,届时欢迎大家参观,也希望大家都能动手体验这门非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