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参考权威资料并结合作者观点撰写,详细资料将在文章中和文末提及。
引言
天才少年班,汇聚了全国的精英学子,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殿堂。尹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但是,当他离开中国,赴美深造于哈佛时,却被那里的环境深深吸引,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国籍,还转而批评中国的教育体系,赞扬美国的教育,并表示无意返回中国。
那么,他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在美国的现状又是如何?
“神童”的起点
尹希出生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母均为中国地质大学的杰出毕业生。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尹希心中播下了学术的种子。
尹希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专注力,当其他同龄孩子还在玩耍时,他已经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籍成为了他最好的伙伴。
8岁时,尹希偶然接触到父母的微积分教材,虽然只能理解一些基础概念,但这为他日后对数学和物理的热爱埋下了种子。
母亲担心他过早接触深奥的知识会对他的成长不利,甚至将书籍藏起来,但尹希总是能找到机会偷偷学习,这也促使他开始跳级。
9岁时,尹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在众多天才儿童中依然脱颖而出。在课堂上,他从不记笔记,却能将知识点牢记于心。
尹希的学习生活并非只有书本,他的课外活动同样丰富多彩。每周五下午,他都会外出进行爬山、旅游、滑冰等活动,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也让他的成绩不断进步。
12岁时,尹希在上学的同时自学,迅速掌握了初中和高中的知识点,并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学生。
在中科大的五年里,尹希继续保持着他的“天才”模式,每天清晨六点就抢占图书馆座位,参与科研项目,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坚信“学术不能只依赖课本”。
尹希在学校的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理科课程他都有涉猎,而且这些课程的要求比一般学生更高。即便如此,尹希每科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并且年年获得奖学金。
2001年,17岁的尹希从中科大毕业,申请了美国排名前十的著名学府,并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录取,还都为他提供了奖学金。
最终,尹希选择了哈佛大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成为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年轻学生,继续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临行前,导师叮嘱他学成后回国效力,尹希也满口答应,但很快他就食言了。
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来到哈佛后,尹希依然保持着他的“天才”名声,这其中也包含了他的勤奋。比如有一年寒假,尹希的教授留下了大量关于弦理论的作业,多到连教授自己都认为不可能有人能完成。
但是,当寒假结束时,尹希拿出了一沓80多页的作业,他的整个寒假几乎都用来完成这些作业,这一行为不仅让教授,也让其他同学感到震惊,展现了他非凡的勤奋。
2006年,23岁的尹希获得哈佛博士学位后,选择继续在哈佛做博士后,甚至打破了哈佛禁止“近亲繁衍”的规定,哈佛破例允许尹希留校。
在尹希读博士后的同年,他还参加了在北京开幕的国际弦理论大会,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共600多位科学家,尹希在会上进行了30分钟的演讲,赢得了许多权威人士的认可。
2008年,哈佛邀请尹希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3年,尹希荣获2013年美国斯隆研究奖。
2015年,31岁的尹希晋升为正教授,成为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他在弦理论、超对称束缚态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屡登国际顶级期刊,学术声望如日中天,世界各地多家媒体争相对其进行采访和报道。
原本在2006年博士毕业后,尹希有意向回国发展,但哈佛提供的待遇太过优厚,是许多科研人员难以拒绝的,因此他留了下来,并在2013年加入了美国国籍。
毕竟科研需要团队和资源,当时国内的环境还不够成熟。尹希举例说,国内高校普遍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年轻学者申请经费常因“资历浅”被拒,而美国更注重成果而非年龄,学术竞争更为透明高效。
但尹希并未完全切断与祖国的联系,他曾多次回中科大授课,并强调“若回国,必须带一个完整团队”。与北大“韦神”韦东奕拒绝哈佛邀请、坚守国内教职的选择相比,尹希的行为还是引起了很多争议。不过,他之后的某些言论更是激怒了许多人。
批评中国教育
许多人认为尹希的成就与少年班有很大关系,但他并不这么认为,反而表示不觉得少年班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他上的是一所普通大学,最终的结果也会差不多。
他还对中国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批评,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教育最缺乏选择的机会,也不认为中国的教育很好。他认为中学之前,教育只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和阅读,其他东西则需要自己学习。而且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只是照猫画虎。
他还指出,中国教育过早地用标准化答案束缚了创造力,太多孩子的天赋被埋没在考试中。而美国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所谓的成长规律都是人为设定的枷锁。
曾有人问尹希是否会选择回国任教和发展,尹希回答说他没有考虑过更换地方和学校。对他而言,工作的地方需要有很好的合作者,在哈佛他有问题可以直接去别人的办公室讨论,如果回国则需要带一个团队,这间接表明他认为国内的科研环境不行,不想回国。
结语
如今的尹希在哈佛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和幸福的家庭,依然每天沉浸在弦理论的科研工作中。至于是否会回国,他依然没有做出选择,而是表示只要生活足够快乐,其他的都不重要。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新华网---2015.09.18:《中科大尹希31岁成哈佛正教授 破华人记录》原文刊登于株洲晚报---2017.08.30:《株洲伢获豪华版诺贝尔奖 一路开挂成哈佛最年轻教授》原文刊登于澎湃新闻---2015.12.12:《无畏之心丨尹希:生活的动力在于探索未知》原文刊登于参考消息网---2015.12.23:《美媒关注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叛逆 不是书呆子》原文刊登于新京报---2015.09.23:《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尹希:生活快乐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