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敷了‘三色膏’,三次就感觉肿胀缓解了,现在我已经可以不用拐杖走路了。”前不久,61岁的张老伯早锻炼时,因地面湿滑不慎伤及右足,伤后患处肿胀压痛,无法行走,后确诊为右足跖骨骨折,进行了石膏固定等治疗。
问诊
6周后,石膏拆除,但张老伯的右脚脚趾仍有肿胀,走路时疼痛明显。“我没办法,只能用拐杖助力了。”张老伯告诉记者,曹杨社卫中心的家庭医生小唐了解情况后,推荐张老伯到中心的中医伤科就诊。
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也是普陀区首批中医特色街区建设项目试点单位。中心的中医伤科拥有“蔡伟青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积极传承和发扬了石氏伤科的优秀经验和特色疗法,并定期邀请石氏伤科的专家进行坐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
治疗
石氏伤科传承人之一,蔡伟青副主任医师细心了解张老伯的情况,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其处于骨折恢复后期,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血经脉运行不畅,导致功能恢复不易。故为他制定了中药内服结合石氏伤科特色“三色膏”外敷的治疗方案。“内服汤药补益肝肾,壮筋骨,和气血。外敷三色膏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配合功能锻炼加快恢复患者下肢功能,最终治愈。”中医科相关负责人解释。
经过三次敷药后,张老伯明显感觉右足疼痛肿胀缓解。此后,蔡主任又指导其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推进恢复进程。
蔡伟青主任自1976年11月毕业后分配进入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医院中医科,1979年10月至1980年10月在闸北区中心医院拜师,跟随石纯农老师学习石氏伤科。回院后开设伤科门诊至今,扎根曹杨40年。2021年正式立项蔡伟青名老中医基层工作室。
作为中医副主任医师,蔡伟青医生长期从事社区慢性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治疗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他主导的“中药足疗对糖尿病足的早期干预”项目获评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上海市社区中医药特色项目等多项荣誉。
作为基层名老中医,蔡老师带教基层中医医师,把自己的拿手活、看家活传授给年轻医生们,并鼓励他们不断创新依托科研项目,把伤科的优势发扬光大,给社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诊疗便利。
据记者了解,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伤科善于运用中药制剂配合手法、针刺、小夹板固定等中医伤科特色疗法。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