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普通的病症,但无论是风热所致,还是风寒所起,感冒都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感冒本身并不可怕,但由感冒所引起的各种症状,比如头昏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等,很容易让我们感到异常不适。
在中医里,感冒主要分为风热和风寒两大类,同时它们也有着各自的代表治疗方剂,比如,治疗风寒感冒最经典的方剂,就是张仲景的桂枝汤、小青龙汤等,这些都是治疗和缓解风寒感冒的千古名方;而关于风热感冒的治疗,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及著名医家吴鞠通了,吴鞠通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编撰的《温病条辨》中,记录了很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经典名方,比如接下来要说的这一方剂,就是其代表方剂之一。
这个方剂叫做银翘散,是“治疗风热感冒的第一方”,在风热感冒初期,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利用吴鞠通的桑菊饮往往就能初见成效,但这种时机常常难以把握,生活中大部分风热感冒的患者,都是等到病情加重且出现咽喉肿痛等症状时,才开始治疗,而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银翘散来帮助缓解,效果堪称“立竿见影”。
吴鞠通先生所处的时代,恰好温疫流行,当时的医家更多的是采用传统伤寒思路去医治病症,但效果并不显著,后来,吴鞠通便采用了辛凉解表的方式,并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银翘散的中药配伍比较多,这是时方的特点,但方子的思路却非常清晰明了,整个方剂共由由9味中药配伍而成,分别是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以及牛蒡子,但是在煎煮的过程中,一些医家也会再额外加入芦根,由于鲜芦根难以捣碎,所以常常会先煎煮,提取汤汁,再用芦根水煎煮剩下的药材。
此方中金银花和连翘的用量最大,这两味中药主要是针对咽喉肿痛的病症,金银花作为清热解毒的“第一药”,平和不伤及脾胃,因此,很多人也会在家中备有金银花,而人们之所以咽喉肿痛,主要就是因为咽喉是肺的门户,邪气进入肺腑,就必将要经过咽喉,而风热病邪与体内的气血相互博弈,热邪就很容易化火成毒,进而发展成为咽喉肿痛,由于金银花和连翘均是热毒的“克星”,因此这两味药材联手,就能很好地将肺中的热邪清泻掉,并缓解咽喉的肿痛。
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穗“合力”,可以将体内的风邪散出去,但这四味中药实际上并不常用,不过,它们都有一个特性,就是“辛透”,辛透能够将体内的病邪从里往外透散,并将体内的邪气透发出去;竹叶清心,桔梗开肺,芦根生津,由于热邪会扰乱心神,让人心生烦躁,所以便用到了竹叶来清心除烦,桔梗在这里则是为了更好地让肺气宣发,再加上热邪耗伤津液,所以便用到了芦根来补充津液。
中医中的风热感冒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在中医看来,只要是邪气表现为热性,且在体内形成了热毒,那么就均为风热病邪,在这种情况下,就都可以用银翘散来缓解。
在临床中,银翘散既可以按照煮散的方式进行,要用:金银花30g,连翘30g,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将这些中药焙干后打成粉,每次服用时取药末18g,用新鲜的芦苇根煎汤煮散,待到药末香气大出的时候,关火取汁,等到药液温度适中后服用。
银翘散还可以采用水煎服的方法进行,不过药物的剂量需要调整,药用:金银花15g,连翘15g,桔梗9g,薄荷9g,竹叶6g,生甘草7.5g,荆芥穗6g,淡豆豉7.5g,牛蒡子9g,芦苇根6g,水煎服。除此之外,现代还有银翘散的中成药,对于不爱喝中药,或者嫌弃熬中药麻烦的人,以及需要出差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