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最新海温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测显示,拉尼娜状态将维持2到3月,到了春季中后期将会减弱至中性状态。
什么是拉尼娜?戳视频了解 ↓
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丁婷介绍,在拉尼娜发生的年份,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增加。
对我国而言,在拉尼娜发生的当年冬季,我国东部地区易出现降水偏少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受拉尼娜影响,菲律宾附近气旋式环流异常,我国东部地区受偏北风影响,水汽输送偏弱,从而造成降水偏少。气候监测显示,去年入冬以来,由于拉尼娜出现,我国东部地区受偏北风异常影响,水汽输送条件极差,降水明显偏少,华北东部、华东、华中东部、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以上。
从全球范围看,南美洲沿岸国家,如阿根廷,通常降水会变少,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雨水增多。当拉尼娜长时间持续时,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易出现洪涝。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24年12月,海温监测关键区的海温指数为-0.66℃,热带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
“2025年1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6日发布报告说,2025年1月成为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热1月。
据报告介绍,该机构记录的1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3.23摄氏度,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出1.75摄氏度。数据还显示,过去12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平均气温高出1.61摄氏度。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副局长萨曼莎·伯吉斯表示, 2025年1月是又一个令人惊讶的月份,尽管热带太平洋出现了拉尼娜现象,并对全球气温产生了暂时的降温效应,但1月气温仍延续了过去两年的破纪录趋势。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伯吉斯说,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将继续密切监测海洋温度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等多家机构在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多项关键气候指标破纪录。
编辑 | 霍然
综合 | 新华社 中国气象局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