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在2025年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县域经济”成为“热词”。围绕资源禀赋各不相同、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各地正积极布局落子。
在12月结束的小联考中,“县域经济”已悄然成为各省的命题热门:
山东省考考了海洋经济与现代物流、上海市考提及了零工经济和灵活就业、四川省考提到了低空经济、江苏省考考了地区特色文化创意与地方旅游深度融合、浙江省考考了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消费提质升级……
“县域经济”何以成为年度热词?
2023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
如今,2025年是该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省考申论命题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面镜子,在这个话题上有所反映自然不足为奇。
另外,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和“毛细血管”。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也为各省申论命题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库。
“县域经济”怎么考,怎么用?
知道了县域经济的重要性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聚焦县域经济的新趋势和新考点。建议考生除了重点聚焦各省两会中关于县域经济的论述外,广泛阅读央媒的相关时评。
以新华社的文章《县域经济,2025年各地瞄准哪些发展新赛道?》为例,我们可以提取出一篇申论大作文的分论点:
▶️ 聚焦特色产业,培育新增长点
▶️ 推动集群发展,促进区域协同
▶️ 培育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县域经济,“小块头”蕴藏“大能量”》,则通过走访安徽、广东、重庆等地,带大家感受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 安徽安庆太湖县:农村电商助农增收
▶️ 广东汕尾陆丰市: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 重庆垫江县:工业企业推进创新
这些文章稍加改动,就是现成的“给定资料”,也是积累申论规范词的“活字典”。
此外,县域经济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和企业创新、人才“引育用”、绿色发展等话题结合成为“交叉考点”,考生们应紧扣给定材料,活学活用展开论述。
“抄”出申论80+(2025)
【全勤打卡,全额返现】
公考生都在用的备考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