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杨开慧两人相濡以沫,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杨开慧同志,却在革命斗争中,被残暴的敌人迫害,最终壮烈牺牲。
1962年,一位老人去世的讣告传到了北京中南海,毛主席在看到去世之人的名字时,也忍不住悲伤了起来,一生都十分坚强的他,这一次眼睛中噙满泪水。他沉默良久,而后挥笔写下了一封信。
上面的内容大致为,毛主席寄给了老太太家里500元,并且还同意老人和自己亲爱的夫人杨开慧同穴。那么这位去世的老人是谁呢?毛主席为何会如此伤心,并且还让她和夫人杨开慧同穴呢?
杨开慧的慈母
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是一位非常慈祥的母亲。向振熙在自己年满18岁的时候,就和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喜结连理。杨昌济是一位有学识的读书人,封建社会读书人大多数都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功名,杨昌济也不例外。
只可惜当时的科举考试有着很大的难度,尽管杨昌济一直寒窗苦读,却依旧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是需要花费家中很多钱财的,在这一期间,向振熙就一直在维持着家庭的生计,默默的支持着丈夫考试。
屡试不第的杨昌济也并没有选择一条路走到底,看到妻子一直都在独自操劳,他也逐渐放弃了自己参加科举的梦想。为了减轻家中的经济压力,杨昌济来到了私塾中担任私塾教师,在这里任教的几年时间里,杨昌济也逐渐开始倾向于教育事业。
而杨家在1901年的时候,就变得热闹了起来,就在这一年,杨开慧成为了杨家的新成员,向振熙和杨昌济两人十分高兴,生下了孩子自然就多了许多期望,不过他们的小家庭也多了许多负担。
为了养育孩子,杨昌济单单在私塾教书的那点微薄的薪酬,不足以支撑起一家人的需求。于是向振熙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干着许多杂活,并且还开始学习纺纱织布以补贴家用,就这样杨家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凑,不过却充满了幸福和欢声笑语。
杨昌济为了让杨开慧成为一名知书达理的女孩,也很是重视对她的教育,杨昌济并没有死板的教她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而是将娱乐和学习安排妥当,让杨开慧每天的生活也都变得多姿多彩。
杨开慧幼年时期,湖南各地因为大雨不断,导致很多地方都受到了水灾的影响,很多百姓的生活也都非常困难,杨家虽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不过自家的日子也要比以往艰难一些。
当时很多无家可归的百姓,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够沿街乞讨,而愚昧腐败的清政府却对广大生民不管不顾,许多人都因为没有饭吃,饿的面黄肌瘦,十分可怜。
当时有幼年的杨开慧,听到有陌生人敲她家的门时,立马就躲到了母亲的身后,向振熙带着杨开慧前去开门,却看到了让杨开慧一生难以忘怀的场景,一位看上去和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孩子,牵着看上去面容憔悴的母亲,正在向她们两人乞求一些食物。
向振熙连忙进厨房,拿出了一部分她们积攒下来的珍贵的饭菜,给他们两人盛了满满一大碗。那位母亲接过饭菜后,顿时泪流满面,嘴唇和捧着饭菜的双手一直在不停的颤抖,用无比感激的目光看着向振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件事深深的烙印在了杨开慧的脑海之中,久久无法忘怀。
毛泽东和杨老太太
杨昌济因为国家饱受列强欺凌,并且又因为之前的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自己彻底看清了封建统治下科举制度的愚昧和落后,为了寻求真理和救国救民之道,杨昌济决定前往东洋和西洋留学深造。
回国之后,杨昌济因为优秀的学识,开始带着向振熙和杨开慧走遍大江南北,通过教育来唤醒更多的中国人。而他也有着很多优秀的学生,而向振熙在帮助丈夫整理桌案的时候,就看到了两位学生的名字,他们分别是蔡和森与毛泽东。
而丈夫杨昌济也经常夸赞他的这两位学生,后来毛泽东和蔡和森也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遭遇到了危险,他们两人来到了向振熙的家中求救。
向振熙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并且还对两人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一家的真诚相待,使得两人感激不已,特别是毛主席,当时毛主席的母亲已经逝世了,向振熙对他的照顾,让毛主席不由得想到自己那慈祥的母亲。
而向振熙的丈夫杨昌济,也在不久之后因为疾病去世,杨家很是清贫,杨昌济安葬的费用都才勉强凑齐,当时毛主席正在为革命事业奋斗,当时为了办《文化书社》缺少一笔经费,杨开慧恳请母亲帮助毛主席,向振熙知道他们是为了革命而奋斗,尽管自家生活困难但还是取出了包裹着钱财的布包。
杨开慧和毛主席结婚之后,陆续生下了岸英、岸青、岸龙。向振熙看着自己的小外孙们,脸上也布满着笑容,在杨开慧和毛主席为革命奋斗的时间里,向振熙一直在帮助他们照顾孩子,掩护两人的革命事业。
后来杨开慧不幸被捕,在经过敌人千般折磨之后,壮烈牺牲。向振熙得到消息后,顿时感到晴天霹雳,面容又苍老了许多。她虽然极度的伤心,但是依旧在好好照顾着几个孩子,他们在外婆的照顾下一天天的长大、变胖,而外婆,却一日比一日苍老。
杨开智、杨开慧、杨展都是向振熙老太太一手带大的,他们三人也都先后为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英烈杨家少不了向振熙老太太伟大的付出。
这也就是为什么毛主席会对自己的岳母,有着如此深厚的亲情,在得知向振熙老太太去世之后,毛主席十分的伤心,他在埋葬着英烈杨家的开慧陵园的花岗岩墓碑上,挥笔留下了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笔下不仅透露着自己对杨开慧一家的思念,还有对向振熙老太太的钦佩之情。
信源:
《杨开慧烈士的母亲向振熙》——中国知网 作者:向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