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赵本山直接说:“既然如此,今年的春晚我不参加了。”说完当着哈文的面,转身推门离开,现场所有人都鸦雀无声,这可是最后的审核阶段,赵本山为何会突然失控?

在观众看来,赵本山就是春晚当之无愧的小品之王,每年央视春晚最期待的就是他的小品。

从1990年他第一次上春晚带来小品《相亲》之后,他就在央视春晚就留下了自己的位置,之后的《红高粱模特队》《卖拐》《卖车》《不差钱》等都是他带来的精品。

可以说,“赵本山”这三个字就代表了央视春晚的质量,而且那时候不只是赵本山,还有陈佩斯朱时茂、冯巩等大师,因此春晚小品一直都是重头戏。



此外,春晚的唱歌也是专业歌手上阵,观赏性极高,春晚在除夕夜播出,成为家家户户吃年夜饭时必看的节目。

但渐渐地,这些喜剧大师都退出了央视春晚舞台,春晚也就不那么好看了,观众看春晚的热情也就渐渐消退了。

最令观众感到气愤的是2013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连登春晚舞台18年的赵本山也没出现,春晚更没什么看头了。

明明在2012年年底时,赵本山就放话在准备央视春晚节目了,可是就在春晚前20多天的时候,赵本山和春晚节目组同时宣布,赵本山不再参加2013年龙年春晚。

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事?有网友透露,是因为春晚总导演哈文要求赵本山修改小品剧本,赵本山不愿意,于是双方不欢而散。

按照赵本山的习惯,一般会在春晚前两个月准备2个小品节目,如果第一个节目被春晚拒绝,就交第二个,被拒绝的那个就留给地方台春晚。

然而在2013年龙年春晚时,他先是递上第一个作品《相亲2》,春晚节目组觉得笑料不足,没有教育意义,要求他的团队修改剧本。

赵本山就交上准备的第二个剧本《送蛋糕》,节目组还是要求他修改,这让赵本山觉得无奈。

在赵本山看来,小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搞笑,给观众快乐,不需要什么教育意义。



但在春晚节目组看来,在这样盛大的晚会上节目必须有一些教育意义,不能光靠一些低俗的笑话博取眼球。

而且总导演哈文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她希望能引进更多的新鲜血液,比如一些选秀歌手、年轻的喜剧团队吸引年轻的观众观看春晚。

因此对于赵本山这些春晚常客,她选择一视同仁。

为什么说是一视同仁呢?有媒体报道,作为春晚的小品之王,赵本山在小品界的地位自然是非常高,同时他在春晚也享受着一些特殊待遇。

比如此前历任央视春晚总导演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到赵本山的老家铁岭去拜访他,保证他能压轴春晚语言类节目。

此外,每次春晚都要彩排多次,而赵本山的团队只需要在第三次彩排时才亮相,前两次彩排只需要让他团队中的小品导演或者编剧读剧本就可以。

节目审查时,他也是最晚递交剧本的,其他人还在紧张能不能通过审查时,他直接就“保送”了。

除此之外,其他演员要和别人挤一个休息室,他则是享受专属的休息室,可谓是拥有诸多特权。

这一切在哈文担任总导演后,都没有了,哈文没有去拜访他,也不再给他“保送”的名额,甚至不修改就不给通过。

赵本山也明白了意思,于是选择退出央视春晚,转而到辽宁春晚。



那一年的龙年春晚上,赵本山在辽宁春晚上大放异彩,仍旧展现他小品王的实力,而央视春晚出现了“开心麻花”这样的新面孔。

此后央视春晚就不断出现新鲜的面孔,近年来一些流量歌手、爱豆等都能登上春晚,创新是有了,但观众发现节目也越来越乏味了。

甚至有观众发现,有些喜剧演员平时的节目中很搞笑,可是上了春晚却不搞笑了,似乎有些矫枉过正,赵本山那句“小品不需要教育意义”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创新还是守旧,似乎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赵本山的特权固然让人觉得不公平,但春晚越来越没人看,似乎更说明了观众的选择。

你们说是吗?

参考信息:北京青年报:哈文疑从央视辞职 曾终结赵本山连上18年春晚纪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