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大年初九,“吴风锡语·春在梅里”2025泰伯庙会暨吴文化发展传承惠民活动在梅村街道举行。作为“江南第一庙会”,泰伯庙会热闹开启。打包入列世界非遗后,泰伯庙会焕新亮相,以“世界非遗”为亮点,将传统民俗表演与当下流行的国风快闪等元素结合,打造一场互动沉浸式的民俗巡游,旨在推动“国潮”走向“世界潮”。
世界非遗“加冕”首秀,泰伯庙会民俗巡游焕新登场
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也是无锡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12月,春节入选世界非遗,泰伯庙会打包成功入选世界非遗。
作为“重头戏”,民俗巡游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今年民俗巡游以“世界非遗”为亮点,在突出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将传统民俗表演与当下流行的国风快闪等元素结合,融入沉浸式互动体验,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推动“国潮”走向“世界潮”。
巡游由定点表演和古镇街区巡游两部分组成,定点表演以国风快闪和传统民俗文化团队表演相结合形式展现,古镇街区巡游采用“方阵巡游+沿线互动”的方式,还融入了梅村“吴文化”“二胡文化”“至德文化”等元素,全面展现泰伯庙会独特的文化魅力。
“泰伯庙会·梅里好市”是泰伯庙会“打包”入列世界非遗后,梅村举办的首个新春市集。市集分别设置了“泰伯妙荟”“北岸喜市”“城墙市集”三个区域,汇集众多特色摊位,除了有传统美食、民间工艺、热门文创,还有非遗体验、游戏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现代快报记者还注意到,巡游队伍和观众中有不少国际面孔,他们有的举着相机拍摄,有的受邀参与体验舞龙,用世界眼光感受我国传统的年俗文化、国潮文化和非遗文化。“Amazing,中国春节氛围太热闹!”埃及友人佳铭如是说。
集聚文商旅媒资源,让吴文化走向全世界
2025年,中国和欧盟迎来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法国巴黎十三区代表在视频致辞表示,泰伯庙会是春节在江南的重要体现部分,体现了吴文化的深厚底蕴,未来,期待通过友好城区的合作,让巴黎十三区与无锡高新区在文化节庆、艺术交流上碰撞出更多火花。
自2024年3月,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与法国巴黎十三区签署建立友好交流城区关系意向书以来,两地在多个行业领域展开交流。今年春节前夕,新吴区向巴黎十三区赠送泰伯像和电影《泰伯》硬盘,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吴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相传正月初九是泰伯的生日,泰伯庙会就是为了纪念江南世祖吴泰伯、展示中国吴文化。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吴文化,仪式现场,无锡高新区向一批海内外自媒体大咖、国际友人集中授牌,聘请其担任吴文化全球推广使者。
成立于1994年的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30多年来致力于吴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探讨、传承和弘扬。现场,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正式落地梅村;吴文化研学游线路发布,让研学游成为传承、创新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与此同时,江苏首个游船共享直播空间在伯渎河上启用,通过实时直播,持续强化梅里古镇文旅IP属性,计划联合长三角博主构建文化、生活、科技主题的直播内容矩阵,进一步吸引博主驻留创作,形成“线上引流,线下消费”闭环生态。
此外,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欧产业创新区文旅促消费签约仪式和中欧产业创新区海内外传播矩阵签约,集聚文化、商业、旅游、传媒等多方资源,旨在进一步讲好“梅村故事”,向全世界传播和展示吴文化。
春晚“加持”,梅里古镇春节接待游客135万人次
今年除夕,无锡作为2025年总台春晚分会场,成为海内外亿万华人瞩目的焦点。梅里古镇也是此次无锡分会场的取景地之一。伴随春晚“无锡时间”精彩亮相,梅村也成为今年春节期间的热门旅游打卡地。
梅里古镇为各地游客准备了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人民春晚,非遗大餐”,音乐百戏、诸般杂耍,应有尽有,妙趣横生。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文化盛宴,点燃了全国游客的热情。据统计,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梅里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135万人次,再创新高。
据悉,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夜幕降临,梅里古镇伯渎河畔、孕吴桥上推出“春晚同款”演出,包括水鼓表演、烟花幕帘、打铁花、舞龙表演、舞蹈等央视总台春晚播出的所有元素全部呈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
(部分图片由梅村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