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热播,该剧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以来高擎理想炬火,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而不息奋斗的动人征程。
第一集《真理的味道》以陈望道、邵力子、江流、娟子四位人物为切入点,讲述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问世的前前后后,在揭露残酷社会环境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新时代的火种即将燃起,让我们在黑暗的历史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靳东饰演陈望道,刘奕君饰演邵力子
文中由刘奕君饰演的邵力子,一生坚持和平、坚持马克思主义。他是前清的举人,中国同盟会成员、早期共产主义者、国民党元老、新中国的见证者。
邵力子用一生实践了什么是坚持理想,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正确的道路;想了解这些,那就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去民国初年感受英雄的光辉事迹。
左陈望道右邵力子
邵力子,1882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会稽县,1898年十七岁的邵力子来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在繁华的大上海他见识到了另一个中国的模样兴奋不已,可也对列强的蛮横无理感到气愤与耻辱。
迫于家族压力,1902年参加浙江乡试,一次即中。可邵力子却直接放弃了大好的仕途再次前往上海。他在震旦公学结识了于右任,1906年为寻求救国之路,东渡日本寻找孙中山。
1907年邵力子加入同盟会,五月他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宣传反清的革命思想,由于邵力子文字水平极高,很快这份报纸就在上海打开销路。毛主席曾评价“这是民族革命的日报”
因宣传反帝排满思想,邵力子被清廷驱逐出境,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邵力子受于右任邀请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科主任。
邵力子
致力于新文化事业与妇女解放
1916年邵力子创办《民国日报》1919年又亲创副刊《觉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为劳工奔走,为妇女解放奔走。
邵力子目睹中国工人生活的悲惨,可张东荪等学者还宣传中国没有劳动问题,邵力子义愤填膺,在民国日报发文痛批:“有几个学者自明是新闻家,却给资本主义辩护,硬要忽视中国的劳动问题,虽然矿工受到非人的待遇,虽然北京上海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他们却说这都不算什么?”
邵力子深入工厂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对工人们说“劳动创造价值,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算劳动者创造的”“工人受冻挨饿都是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剩余价值”
邵力子启发工人兄弟们站起来,去斗争。“劳动者一天到晚,做工到精疲力尽,再也没有一些多余的功夫求得只是,享受生活,这种不平等待遇我们还能忍受多久?行动起来,用真理铲除这世间的不平等!”
上海工人运动
同时邵力子动员知识青年到工厂,他认为“现在的青年人要做实地考察的工作。到工厂干什么?一方面可以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可以唤起工人的觉悟,向工人慢慢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
邵力子明白只有工人自己组织起来才能获得美好生活,他曾对友人说道:“这些事,要让资本家觉悟是很难的,一定要让工人有觉悟,起来奋斗,方可达到目的”邵力子以手中的笔为武器,以《觉醒》为阵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虽然已经进入民国但女性地位低下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邵力子勇敢地向封建礼教进行猛烈批判“民国约法虽称人人平等,但似乎妇女被摒弃在人民之外,妇女何时才能与男子占有同等地位?”
女子解放必为二十世纪中国一大问题,必须推翻一切掠夺阶级,解放妇女,这不仅要女同胞自己努力,还需依靠社会力量去解决。他把女子人权当作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
共产主义小组,红色思潮的传播者
邵力子主办的《觉悟》中发表的涉及马克思主义文章多达950篇,瞿秋白、陈望道、沈雁冰、张闻天、陈毅等人都发表过文章,其中邵力子更是亲自撰写《共产与公道》《提倡社会主义绝不是好奇》
1920年邵力子在上海参与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五月邵力子与陈独秀、李达、陈望道发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八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公开出版。
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1927年七月,邵力子等人通宵达旦地进行中国共产党筹备工作,参与起草中共一大文件与联络总务事项。遗憾的是他由于报社工作过于繁忙没有参加一大,但仍然发表署名文章:“我所信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献礼。
瞿秋白
纯粹的“国民党”?
邵力子为了保住《民国日报》没有退出国民党,当时很多党员对此颇有微词,毛主席力排众议认为应该把邵力子作为我党同志来看待。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邵力子被迫转移至广州参加黄埔军校,出任秘书长。在黄埔经周恩来批准,他公布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
蒋介石知道在国民党担任重要职务的邵力子居然是共产党秘密党员,十分愤怒。1926年共产国际邀请国共两党各派一名代表参加大会,蒋介石决定派邵力子出席,这是对邵力子的一个考验。
黄埔军校
为了不让邵力子为难,途径上海时,瞿秋白、陈独秀、恽代英、周恩来特地为邵力子举办欢送会,瞿秋白在会上讲道:“中共中央希望邵力子同志以纯粹国民党代表身份出席大会,中央决定邵力子正式退出中国共产党,这是为了当前利益和以后工作作出的决定”
“相信邵力子同志,今后虽不在党内,但依然可以对党做出贡献”邵力子以大局为重,表示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就这样成了一名纯粹的国民党人。
黄埔时期邵力子
国民党内最后的革命派
1927年五月邵力子从苏联回国,听说蒋介石已经背叛革命,他大为吃惊,在南京邵力子当面质问蒋介石:“这样三大政策岂不是完结了?你仍要依靠帝国主义吗?”蒋介石需要邵力子的威望,仍任命他为总司令部秘书长,但邵力子对蒋介石明确表示:“放心我不离开你就是,但不要让我写反 的文章!”
此后邵力子先后任甘肃省主席,陕西省主席,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邵力子发表文章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可惜没有得到回应。
一封信的作用
1935年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毛主席翻阅当地报纸时发现竟然没有一篇提到抗日救国,邵力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实在不解,毛泽东决定亲自给他写封信。
毛主席到延安
力子先生:
阅报知尚斤斤于“剿匪”,无一言及于御寇,何贤者所见不广也!窃谓《觉悟》时代之邵力子先生,一行作吏,而面目全变。今则时局越作越坏,不只一路哭,而是一国一民族哭矣!安得去旧更新,重整《觉悟》旗帜,为此一国一民族添欢喜乎?......弟与先生十年矣,今又有合的机会,先生其有意乎?书不尽意。顺颂勋祺!
毛泽东
邵力子收到信后,感慨良久,心中的国共合作念头再次触及。
西安事变爆发,邵力子私下对秘书讲“张学良的目的是逼蒋抗日,是进步的、革命的”他又力劝蒋介石:“事已至此,委员长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邵力子积极奔走,为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邵力子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他一直帮中国共产党争取权益,当我党提出在在国统区创办《新华日报》时,遭到了陈立夫等国民党顽固派的多加阻挠,幸好邵力子从中斡旋,最终让我们宣传抗日救国的声音得以在全国发出。
新华日报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
始终不渝的“和平老人”
抗战胜利后,邵力子希望蒋介石应该放下偏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达成和平建国的方针。他劝蒋介石说:“国共合作本来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主张,历史证明只有国共团结一致,我们国家才会发展更好”蒋介石此时在积极策划内战,为争取时间就假意答应和谈。
毛主席不畏个人安危亲自来到重庆参加和谈,邵力子喜出望外专程到机场等候,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诚意的,并积极支持我党提出的国内和平提案。
好景不长,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决意发动内战,邵力子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他拒绝蒋介石政府的一切职务。
毛主席与邵力子张治中等人
与国民党划清界限,开国大典中的和平老人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一败涂地,蒋介石宣布下野。代总统李宗仁请求和谈,1949年1月4日,南京介寿堂,张治中与邵力子招待中外记者交流有关和谈事宜,邵力子神情激动的说:“现在是国民党向共产党投降的时候了,怎么还能要求共产党向我们投降?”
周恩来与邵力子(左二)
1949年2月13日至4月8日,邵力子随张治中,张群,章士钊等南京政府和谈代表与毛主席、周恩来、聂荣臻、董必武等人进行了多次会谈,最终形成了《国内和平协议》,可李宗仁认为这是无条件投降,他拒绝签字。
邵力子终于看清了国民党当局是假和平,于是在毛主席的挽留下,正式宣布与国民党决裂。
1949年10月1日邵力子登上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1960年又受毛主席委托以中央考察团团长的身份调查淮河治理问题,浩劫中邵力子受毛主席、周总理特别保护没有受到冲击,他晚年积极联络台湾,以期望和平统一。
开国大典
1967年12月邵力子先生去世,他一生热爱和平,追求和平。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他就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始终不渝地为中国的前途所努力。
邵力子先生从青年时期开始就把爱国精神作为自己人生中最大信念,当代中国青年更应该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家国情怀深深扎根于心灵。新时代新机遇,愿中国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力行,让理想照耀中国。
邵力子先生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