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乞求父皇允许他再留住些时间,隋炀帝不同意,杨昭请求无数次,身体本来就胖,因此得病。隋炀帝让巫者看他,巫者说是房陵王杨勇的鬼魂作怪。同年七月,杨昭去世,时年二十三岁。隋炀帝让内史侍郎虞世基写哀策文,深切追悼,谥号“元德”。杨昭去世不到一个月,隋炀帝将他的三个年幼的儿子封为亲王,并在杨昭的陵墓庄陵旁建造寺庙追念他。义宁元年(617年),其子隋恭帝杨侑即位,追谥父亲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
十、唐朝
1.皋陶(前2220-2113年):上古时期的华夏部落首领,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采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形成“皋陶文化”,成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重要精神渊薮之一。前2113年,去世,葬于六地。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认为皋陶是李家人的先祖,追封皋陶为德明皇帝。
2.老子李耳(约前571年-约前470年):春秋时人,出生于楚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入周曾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弃官归隐,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认为老子李耳是其始祖,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封为混元上德皇帝)。
3.李皓(351-417年):十六国时西凉的建立者,陇西狄道人,字玄盛。通涉经史,善文义,习武艺兵法。吕光末年(397年)三月,后凉建康太守、京兆人段业自称凉州牧,委任李暠为效谷县令。不久,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官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占据敦煌、酒泉,称凉公,建立西凉政权。417年病故,谥武昭王。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认为李皓是其先祖,追尊其为兴圣帝。
4.李熙(443-490年):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县)人。西凉武昭王李暠曾孙、西凉后主李歆孙子、唐高祖李渊的高祖父。曾任金门镇将,率领豪杰镇守北方六镇中的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护卫北魏旧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抵御来自北方柔然等侵扰。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后,追谥“宣简公”。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修建了隆尧唐祖陵,重葬李熙,作为大唐始祖。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年),追尊为“宣皇帝”,庙号献祖。
5.李天锡(生卒年不详):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县)人。唐太祖李虎之父,唐高祖李渊的曾祖父。北魏时期,任邢州任县新市疃主。迁家于此,死于任上,葬于邢台隆尧县。西魏大统年间,凭借儿子李虎的功劳,追赠司空。唐高祖李渊称帝后,追封陇西懿王。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年),追尊为光皇帝,庙号懿祖,葬于启运陵。
6.李虎(?-551年):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的奠基人之一,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年少时,风流倜傥,志向远大。好读书,却不死背章句。喜骑马射箭,广交朋友,乐善好施,深受大都督贺拔岳的器重。因功升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左厢大都督。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遇害后,跟随宰相宇文泰。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受封陇西郡公。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因病去世。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追谥祖父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陵墓称作永康。
7.李昞(?-572年):西魏、北周时的大臣,唐太祖李虎第三子,唐高祖李渊父亲。出身陇西李氏,性情至孝,深沉有识量。初仕西魏,封汝阳县开国伯,拜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迎娶大司马独孤信之女,袭封陇西郡公,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北周建立后,册封为唐国公,授御正中大夫。出任柱国大将军、少保、都督八州诸军事、安州总管。为政简素,颇有时誉。建德元年(572年),因病去世。追赠太保,谥号为仁。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追谥父亲李昞为元皇帝,庙号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