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椒”! 在春节期间,
《人民日报》、《安徽日报》
多次聚焦全椒
其中,
《人民日报》单篇报道1篇。
《安徽日报》头版单篇报道1篇、
综合报道1篇。
人民日报
滁州全椒:山乡“村晚”欢乐多
1月28日,安徽滁州市全椒县武岗镇武岗村文化广场上,暖阳洒满地面。
“这是我们武岗镇连续7年举办‘村晚’了,老百姓可都期待着。”全椒县文化馆武岗镇分馆馆长李爱玫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准备了16个节目,有花灯、舞蹈、独唱、小品、戏曲等,都是大家爱看的。”
“爷爷快看,奶奶上台了。”“妈妈,快给外婆拍照。”……随着演出开始,台上演员全情投入,“扭”出风采、“舞”出活力,台下父老乡亲热情洋溢、喜乐开怀,现场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视频,记录精彩。“所有节目都是本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他们白天忙农活、干家务,晚上来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多功能厅排练节目。‘村晚’在发出节目征集通知后,几天时间就收到了20多个节目报名,在综合考虑演出时长和节目类型后,最终选取了16个节目。”李爱玫向记者介绍,“为了不让落选的演员们失望,我们在节目编排时尽量让大家多参与。”
吴帮霞就是全椒县“村晚”表演的“常客”。吴帮霞自从退休后,就组建起一支广场舞队伍,在全县多处演出。“我们这支队伍大多是60后。平时我自己找音乐、想动作,然后带着大家一起练,哪里有演出,我们就报名参加。”吴帮霞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向记者介绍自己上传到社交软件上的演出视频。
短短一个小时的演出很快接近尾声,但村民们却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每年的‘村晚’都是我们村的大事,上台演出的都是我们村的村民,他们演得像模像样,我们看得十分开心,希望继续办下去。”
安徽日报
网上知民意 线下办实事
新春佳节,全椒县古河镇中心的大同街异常热闹。做生意的、购物的、逛街的、品美食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里曾因油烟污染严重,居民颇有微词。而如今,这里的好几家烧烤店都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大同街变得明亮、清爽了许多。
原来,前不久,古河镇“老童工作室”退休信访工作者、网红童进,在其抖音号里收到网友留言,反映烧烤摊油烟呛人的问题。童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跟最大一家店的店主进行沟通。因为彼此平时就比较熟悉,加之童老的一番话合情合理,店主心服口服,很快就自费一万多元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其他店主见状也纷纷效仿,大同街的油烟污染状况明显改善。
“网上知民意,线下解民忧。我把群众来访当成亲戚串门,把群众留言当成自己家书,助力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童进对记者说。
“在外地打工交医保,现在回来了能不能交?”“房屋拆迁补偿款啥时能拿到?”“体育广场一直没有安装路灯,能帮忙反映一下吗?”……在古河镇,“有事找老童”已成为当地群众解决身边事的一种习惯,古河镇也因势利导建起“老童工作室”,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结合,多部门联动、线上线下结合,为群众排忧解难。
童进还利用网络,用浓郁的方言创作了《走进时光流淌的小巷——井巷子》《古河码头记忆》等展现古河镇历史文化、镇容村貌、发展变化的视频作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相融合,弘扬社会正能量。
“网络留言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镇里将用好‘老童工作室’平台,为童老配备年轻助手和新的设备,更好地收集民意,并建立收集民意、解决问题的协作机制,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古河镇宣传委员彭国锋说。
移风易俗庆新春,文明祥和过大年
1月27日,祁门县溶口乡奇岭村全村宴热闹开席。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品着美味佳肴,聊着自己一年来的情况,一起谋划村子未来的发展,欢声笑语中尽显温馨美好。
“我们通过这种形式,营造和谐、安全、文明的乡村氛围,增进村民的交流互动,共度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奇岭村党支部书记郑四清介绍,近年来,通过党员带头示范、积分制等方式引导,奇岭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显著改变,“重要宴席简办、非必要宴席不办,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在村里蔚然成风,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显著降低。
春节是家庭团圆的温馨时刻,也是弘扬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时刻。连日来,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推动移风易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欢欢喜喜、文明祥和过大年。
在濉溪县南坪镇黄沟村,村委会副主任杨青正忙着张罗村里一对青年的婚礼。借助这个机会,杨青宣传低彩礼、简办事。“我就是要践行文明新风,把村民们的红白喜事办得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杨青言语中透露着自信。
“村晚”是不少乡村春节期间的重头戏。春节前夕,六安市叶集区洪集镇会馆回民村举办了“大地欢歌、美好安徽”主题蛇年“村晚”。精彩的节目间隙,会馆回民村为12户“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最美婆媳”等先进典型表彰颁奖,引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社会风尚。
全椒县十字镇冬季“村晚”近日在百子村精彩上演。“通过深挖农耕特质、民俗特色、乡土风情等文化内涵,将过去枯燥单一的农村文化生活转变成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文化建设,延续乡土文化根脉、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十字镇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家庭与亲情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纽带。新春佳节,万家团圆。在阜阳市颍上火车站,春运期间,阜阳市文明之光志愿者协会常态化开展“e站学雷锋·旅客安全送”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往来旅客提行李,搀扶儿童和老人上下台阶,把他们送上公交车,让旅客感受到浓浓温情。
据阜阳市文明之光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张秀胜介绍,该协会通过“e站学雷锋·旅客安全送”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接送旅客近20000人次,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温润了旅客心灵,受到省内外旅客好评。
记者从阜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阜阳市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壮大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力量。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服务队伍3842支,志愿者超140万人,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人文关怀不断凸显,凡人善举涌动不息。
为庆祝蛇年春节,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我省多地开展非遗展演和体验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黟县宏村镇雉山村,作为民俗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雉山凤舞在新春之际走上舞台,向观众展现了非遗的魅力。在固镇县谷阳镇,春节期间,非遗民俗踩街活动亮相街头,舞龙、独杆轿、旱船等表演形式悉数登场,热闹非凡……这些活动烘托了节日氛围,提升了非遗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群众更加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
移风易俗正成为新“年俗”,为春节注入节俭、和谐、文明的新内涵。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创新形式,移风易俗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为乡村振兴和社会进步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
来源:中共全椒县委宣传部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张荣蓉,初审:贲方舟
复审:严 慧,终审:张 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