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当一个人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的时候,对于人生,是看得最透彻的。

曾经以为很重要的东西,后来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舍去了反而一身轻。

人老了,每一次卧病在床,都是和死亡更进一步,“人一辈子,什么最重要”的答案,就一目了然。



01

健康比长寿更重要。

常常给亲戚朋友祝寿,希望老人长命富贵,福如东海。

可是人老了,生病了,发现长寿真的不是好事。自己很痛苦,身体被周围的人,搬来搬去,一点自由都没有。

若是连续几次动手术,这很折腾人,也耗费大量的钱财。

也看过一些老人,依靠药物续命,隔三差五就到了医院,一年下来,就没有几天是正常的。

古人说:“长寿多辱。”在自己健康的时候,认为这一句话太离谱了,是诅咒老人早点过世。但是到了自己生病的时候,就觉得这句话太对了。

有一种观点:活到人均寿命,年老不瘫痪,离开时有尊严,

不贪图长寿,而是活着的每一天,都很健康,就好了。当健康弄丢的那一天,自己的生命也消亡了,那也不遗憾。

我的祖父,七十多岁的时候,患了食道炎,吃东西很困难,只能吃流食。稀饭要熬得很烂。若是祖母熬的粥不够火候,祖父就大发雷霆。

祖父八十多岁的时候,食道炎变成食道癌,只能靠一点一点喂养。到临走的前两个月,不能说话,身上插满了管子。

最后,祖父饿得瘦骨嶙峋,身体如枯叶一样轻。

回头想一想,祖父的余生,有什么尊严呢?只是增加了祖母做保姆的负担,也让儿女担忧。尤其是在远方打工的儿女,来回奔波,耗费了不少精力。

不贪寿,生死有命,摆正心态,这日子过着,就轻松多了。



02

家风比家财更重要。

很多人告诉你,有钱有房子,是最后的底牌。

古人也说了:“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我们把“积谷”放在第一位,不怕儿子不孝顺。毕竟,自己病倒了,还有钱,就可以请保姆,去看病。

但是真的病倒在床上,一步也动不了,也无法管控自己的言语和大脑了,还得是儿子来处理后事。

“积谷、养儿”两者的顺序,随着年龄的改变,也会发生改变。

对于年轻、健康的人,积谷是第一位;对于年老,不健康的人,养儿是第一位的。

卧病在床的老人,管不住家庭财产了,子女是否孝顺,这就至关重要了。

不孝顺的子女,开始争夺财产,谁都不会让谁。家里的人,整日吵吵闹闹。老人过世了,尸骨未寒,子女也许再次吵起来了。

更可怕的是,有的子女,一次次算计老人,把财产独吞了。导致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打官司,反目成仇。

孝顺的子女,在老人病倒后,全心全意照顾。家庭财产,也是可以礼让的。分配财产的问题,大家和和气气,有大家认同的规则。

老人的余生,在和睦的环境下度过,内心是很愉悦的,这就是好家风的体现。

也有一些家庭,老人没有钱,也没退休,总是在儿女家借住,但是没有人嫌弃。老人得到了最好的照顾,子女成为了社会的榜样。

有了好家风,老人生老病死的问题,都不担忧,并且以后子子孙孙也能活得顺利,能团结起来,互相遮风挡雨。



03

独处比社交更重要。

人这一辈子,遇到的人,应该有上万个吧。

路人、亲戚朋友、同学、邻居、棋友、同事等,形成一个巨大的圈子。

平时生活中,我们也有小圈子。比方说,一起跳舞的大妈群,一起打麻将的牌友等。

小圈里的人,常常互动,谁生病了,也会去看一看,说句安慰话。

可是你卧病在床多日,就会发现,来看你的人很多,但是大家说几句,给个红包,也就散去了。往后看,你得了红包,还得想办法还给对方一个红包,不还的话,很是愧疚。

真正陪伴你的人,除了老伴,就是子女。子女忙着工作,也是送饭或者结账,不会日日夜夜陪伴。

若是老伴先走一步,恐怕你就得请护工了。护工照顾的人,不是你一个,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只是搭把手。

事实上,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 的关系,都会彻底弄丢。

社交场,终究是一个过场,不值得留恋。

《百年孤独》中说:“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确实如此,我们要学会和孤独握手言和。

习惯了独来独往的人,在病倒之后,就不会那么害怕,什么都能自己去面对。



04

《无常经》中说:“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人这一生,过得好不好,不是外物好不好,而是你的心相好不好。

养老,就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变老;等自己病了,就学会取舍,不要过度折腾,不要耿耿于怀。

人活一辈子,太难了,不要在最后的时光,还为难自己,总是贪图这样那样。

舍去社交,舍去欲望,舍去繁华,舍去脾气......在做减法的时候,储蓄家风,储蓄精神。

趁着身体还行,吃好喝好,珍惜家人,自然变老。

坚持“小病从医、大病从命、不过度医疗”,生命轻松地落幕。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