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法大使卢沙野,在过去几年给欧洲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去年12月离任后,欧盟媒体一度对此议论纷纷,话里话外,都以为日后不必再与他打交道。

结果两个月后,消息人士声称,欧盟已经收到了卢沙野最新的任命通知,他将接替吴红波,出任新一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代表。


【据称欧盟已收到中方通知,卢沙野大使将出任欧洲事务特别代表】


这一消息已经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确认,也搅动了欧盟的舆论场。

首先,这一任命普遍让欧盟外交官感到十分意外,因为卢沙野在欧洲的舆论形象,早已经固定,他的那种直爽、犀利的语言风格,不仅是法国,欧盟其他国家都是切身领教过的。

辞令不会伤人,但真相才是快刀。卢沙野过去多次在欧洲舆论场针砭时弊,直言不讳地指出欧洲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不过欧洲那边只觉得“面上无光”。

法国外交部曾多次召见卢沙野大使,欧洲议会一度怂恿马克龙,将卢沙野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甚至有人巴不得卢沙野大使赶紧被“召回”。

不过中国外交官是去是留,欧盟显然无权去置喙。卢沙野大使任期结束回国,如今又有新职务,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人事更替。


【中方的安排,让欧盟外交官感到十分意外】


卢沙野在外交战线上有丰富的经验,担任过驻法大使,常年走在中欧互动的前沿,被任命为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并不会让人感到特别意外。

只不过欧盟那边却免不了要胡思乱想一番,觉得中国此时委派卢沙野大使继续与欧洲打交道,这个人选“另有深意”。

一名欧洲外交官就讲,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中国和欧盟,现在都处于美国关税战的威胁之下,欧盟高层已经表态,乐意改善中欧关系。所以欧洲也在等待中国“礼尚往来”,对自己发起魅力攻势。

这时候,中方的任何表态,任何与中欧互动强相关的人事任命,在欧盟眼里,都是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


【卢沙野的语言风格直爽犀利,给欧洲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就导致,欧盟很难不好奇,为什么中方会选在这个时间点告诉自己,将任命卢沙野为欧洲事务特别代表,挑选这名“风格独特”的外交官,是不是有什么“弦外之音”。

说起来,这个职位是在6年前设立,负责协助外交部协调处理外交事务,参与推动中欧高层交往。吴红波大使是首任,卢沙野大使是第二任。

看得出来,当时成立这个代表,初衷是推动中欧关系健康发展,加强双边务实合作。只不过这几年里,中欧关系起起伏伏,交流和交锋都有,欧盟高层的口风,始终飘忽不定,去年炒作“去风险化”,今年开始又强调改善中欧关系的必要性,指不定哪天,口风还会出现变化。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有相应的义务,去引领中欧关系走上一个更加稳定、更有持续性的发展轨道。卢沙野履新之后,依然是往这个目标前进。


【吴红波是首任欧洲事务特别代表】


更何况,尽管欧盟在等中国对自己发起所谓的“魅力攻势”,但如今的中欧关系,要的不是什么象征性的姿态,我们对中欧关系的态度很明确,希望欧盟能成为中国可信任的合作伙伴。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很耐人寻味,中欧合作虽然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但互信水平也就那样。毕竟欧盟始终对美欧同盟存在路径依赖,在外交政策上,对美国亦步亦趋。“战略自主”喊了这么多年,还在原地踏步。

当美国看不上欧洲时,欧盟才想到用这句口号维护自尊,一旦美国稍微回心转意,欧盟又赶紧凑过去示好。俄罗斯对此很有发言权,普京前不久还预言,别看欧洲现在对特朗普不假辞色,但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会继续“温顺地与美国打交道”。

话又说回来,每位中国驻外大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但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捍卫中国的外交利益。


【欧盟对中国示好,希望中方也能“礼尚往来”】


卢沙野大使去年谈及中国外交,就提到过,中国不能够像过去那样一味地韬光养晦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心态也出现了变化,不再居高临下,双方都要适应,在磨合中达到新的平衡。

如果欧洲到现在还不清楚这一点,那只能说,欧盟对中国的心态出现了不小的问题。欧盟为什么会多次领教卢沙野大使那种犀利的语言风格,觉得他让自己“下不来台”,这里面的原因,各方都是心知肚明。

欧盟与其在那里庸人自扰,倒不如端正态度,去务实地处理中欧关系,做好迎接卢沙野大使的准备。卢沙野大使去年离任前的寄语,对欧盟很有参考意义,他希望法国人,乃至于欧洲人,都要建立“有问题就想办法”的务实心态,不能想当然,一味地考虑自己,而是要从实际出发。

从这个角度来讲,卢沙野大使重返欧洲履新,未尝不是在提醒欧盟,不要对中欧关系一厢情愿,而是要脚踏实地,适应中欧关系的最新变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