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版权归属原作者

当前是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流感(Influenza)在中文中称为“流行性感冒”,由于其中带有“感冒”两个字,所以很多人以为它是普通感冒(Common Cold)在流行,对流感掉以轻心,但其实,得了流感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病例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一、什么是流感?

当前我市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感)较为常见,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人偏肺病毒也是引发呼吸道疾病较为常见的几种病原体。

流行性感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发居多,潜伏期1到3天,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乏力、畏寒、咳嗽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和腹泻。

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幼儿易感,常引发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还可导致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多继发于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在儿童、老人和免疫力弱者中高发,初始症状多为中耳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及发热等,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休克等侵袭性疾病。人偏肺病毒也不容忽视,对儿童威胁大,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等,重症会出现呼吸困难。

二、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一)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二)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三)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四)肥胖者;

(五)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低,但也不能因此忽视风险。

三、患了流感怎么办?

(一)流感患者应居家隔离:

  • 保持房间通风。

  • 密切观察病情,如加重及时就医。

  • 流感患者尽量避免与同住人员密切接触,可佩戴口罩或分房间隔离,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

(二) 保证良好营养和充分休息。

(三)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四)流感患者出门请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做好手卫生。流感患者在发病1-3天内传染性最强。

四、呼吸道疾病如何预防?

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护手段。老年人、基础病患者、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应尽早接种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疫苗。市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务必规范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挡口鼻,防止病原体扩散;养成勤洗手好习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及回家后,使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洗手。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住、工作、学习场所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确保空气清新。此外,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应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多饮水、戒烟限酒,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