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美国媒体突然开始“忧心忡忡”地发文,声称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关闭后,全球援助项目资金被冻结,可能会让中国“乘虚而入”。美媒甚至煞有介事地警告说,美国一撤,中国就会填补空白,把这些国家拉进自己的“势力范围”。听起来好像中国是个“捡漏王”,美国一松手,我们就赶紧去“占坑”。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美国国际发展署关了,美媒急了:中国要来“抢地盘”?

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是干啥的?名义上是个搞国际援助的机构,说是要帮助发展中国家脱贫、改善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听起来挺高大上,对吧?但最近,这个机构被马斯克主导的“效率部”给砍了资金,直接关门大吉。美媒这下急了,开始嚷嚷:“中国要来了!中国要来了!”看来美国媒体很不希望这个部门被关闭,毕竟USAID也没少给某些媒体提供资金。



美媒的逻辑很简单:美国USAID一撤,援助资金一断,那些依赖美国援助的国家就会“空虚寂寞冷”,然后中国就会趁机“递上橄榄枝”,把这些国家拉进自己的“朋友圈”。听起来好像中国是个“机会主义者”,专门等着美国犯错。但问题是美国国际发展署真的那么“无私”吗?它干的那些事儿,真的只是为了“帮助”别人吗?



美国国际发展署:名义上是“援助”,背地里却是在“搞事”

说实话,美国国际发展署虽然顶着“援助”的名头,但干的很多事儿可一点都不“援助”。比如,它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和美国其他部门、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国家合作,反制所谓的来自中国的“恶意”影响力。甚至它还专门搞了个“抗衡中国影响力基金”,明摆着就是要跟中国对着干。更离谱的是这个机构还经常通过制造谣言、抹黑中国形象、破坏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美国国际发展署会散布关于中国项目的负面信息,甚至煽动当地民众反对中国的投资和合作。这种行为,哪像个“援助机构”?分明就是个“搅局专业户”!

所以,马斯克的“效率部”砍掉这个机构的资金,完全没毛病。一个名义上搞援助、实际上搞破坏的机构,留着干啥?浪费纳税人的钱吗?



美媒的“担忧”:自己不行,还怪别人太强?

美媒现在跳出来说,美国USAID一撤,中国就会“填补空白”,这话听着怎么有点酸溜溜的?说白了,就是美国自己搞不定,还怪别人太能干。美国国际发展署关了,美媒不去反思这个机构为啥被砍,反而把锅甩给中国,这逻辑也是没谁了。其实,中国在国际援助和合作方面,一直秉持的是互利共赢的原则。我们不像某些国家,动不动就搞“附加条件”,或者暗地里使绊子。



中国的援助和合作,是实打实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搞建设、促发展。比如,中国在非洲修铁路、建港口、搞电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帮助当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发展。

而美国呢?名义上搞援助,实际上却在搞政治操弄,甚至不惜破坏别国的稳定。这种“援助”,谁稀罕?所以,美媒的“担忧”,说白了就是自己不行,还看不得别人行。



中国的影响力:靠的是实力,不是“捡漏”

美媒总喜欢把中国的影响力说成是“捡漏”,好像我们专门等着美国犯错,然后趁机“占便宜”。但事实是,中国的影响力是靠实力赢来的,不是靠“捡漏”捡来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吸引了全球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为什么这么多国家愿意跟中国合作?因为中国的合作是平等的、互利的,不是为了搞政治操弄,也不是为了搞“势力范围”。



中国帮助其他国家搞建设、促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这种合作模式,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反观美国动不动就搞制裁、搞封锁,甚至不惜破坏别国的稳定。这种“霸权主义”的做法,早就不得人心了。所以美国国际发展署关了,美媒与其担心中国“捡漏”,不如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跟中国合作,而不是跟美国合作。



奉劝一下:与其甩锅,不如好好干点实事

美国国际发展署关了,美媒开始“忧心忡忡”地炒作中国“捡漏”,这种心态其实挺可笑的。与其把精力花在甩锅和抹黑别人上,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才能像中国一样,靠实力和诚意赢得别人的信任。

中国从来不是“捡漏王”,我们的影响力是靠实实在在的合作和共赢赢来的。美国如果真想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赢得尊重,那就得放下“霸权主义”的架子,好好干点实事。否则,再怎么甩锅,也改变不了自己被“边缘化”的现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