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12月底,香港特区政府批出逾九万宗高才通的申请,当中逾七万五千人已带同家人抵港。不过,有议员关注部分人抵港后未能找到合适工作变成“高才低用”。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上月(1月22日)表示,高才通计划推出刚好两年,据局方早前进行的跟进调查发现,超过一半到港高才已就业,主要从事管理及专业工作,每月收入中位数约5万元,约四分一高才每月收入更达10万元或以上。他又指,近两成的高才配偶亦已有就业,主要从事高技术工作。
孙玉菡在立法会大会上回应劳联立法会议员周小松有关高才通计划下,部分申请人抵港后迟迟未能找到工作而持续失业,或只能从事低层职位,出现“高才低用”的问题。孙玉菡则回应指,这些调查结果显示,高才及其配偶来港对香港有直接经济贡献,而他们过半是40岁以下,不少更带同年幼的子女定居香港,为本地劳动力增添生力军,亦对香港人口结构带来正面影响。
孙玉菡指,高才通计划发出的首批签证上个月底起陆续到期,入境处在收到续签申请及所需文件后,一般需时两至三个星期完成审批,现时已完成审批的续签申请只有少数,政府会待累积一定数量的续签申请,经详细分析后适时公布。
他形容,高才通计划自推出以来反应十分踊跃,截至去年12月底,共收到约11万6000宗申请,当中近9万2000宗获批,超过7万5000名高才带同其家人抵港,政府一直留意他们的情况,并透过人才办提供多元及适切的支援。
高才通计划推出已近两年时间,首轮获批人士进入续签流程,但相关标准缺乏明确指引,引发申请者普遍担忧。黄坤向记者表示:“现在最大争议集中在薪酬收入及居港时长,大家对这两项续签条件的理解有很大不同。”
在黄坤看来,官方对于续签收入的要求较为模糊,只是指出“不低于香港平均水平”,但不同职业的情况不尽相同,目前仍不清楚政府如何釐定工种差异。相对而言,高才通A类人才较为容易满足薪酬标准,因为很多都是公司老板,一般都会在香港注册关联公司,再为自己发放薪酬。
关注港澳荟公众号
掌握港澳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