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快乐,朋友们。

等等,假期结束,回来上班,到底是谁快乐得起来!!!

此时的上流君已经活人微死地坐在工位上:怎么这年就过完了!怎么我的假就放完了!

听一万遍《反方向的钟》,能回到春节假期第一天吗......

此时,如果告诉你,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大年才刚刚开始,你是否会更加失去上班的所有力气和手段?



△来源:微信公众号@魅力化北

没错,在粤西,有着“年例大过年”的传统。农历春节、元宵节过后,还要过一个大节——年例。舞狮、舞龙、游神、打醮、赏花灯、做大戏、放鞭炮、烧烟花、吃大餐......老天爷,这活动比我们村过大年还多还盛大?!

老师,粤西人怎么这么会整活啊?!





吃年例,是粤西年例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活动之一。天下到底有没有免费的午餐?嘿,你别说,在粤西还真有!而且不仅有午餐,连晚餐都给你包圆了!只要你带上一箱王老吉,不管是不是认识,都可以到别人家里吃免费大餐。



△来源:小红书@某某Co

家家户户摆席宴请宾客,粤西土豪们大手一挥,一场年例轻松花费十万、几十万不在话下。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来家里吃席的人越多越有面儿,不怕你吃多,就怕你吃少,如果你没准备好1TB的胃,那就准备好“吃不了兜着走”吧!



△来源:小红书@软软软

而摆上桌的菜,那可是道道硬菜,堪比满汉全席。

龙虾、鲍鱼、海参等生猛海鲜,烤乳猪、白切鸡、芋头扣肉等飞禽走兽,粤西人真是抱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气势在做年例。



△来源:小红书@肉肉

对“吃鸡”有严格要求的广东人(鸡不能没有鸡味),为了年例能让客人们吃上肉质鲜嫩的走地鸡,好多家庭会提前饲养一批鸡,年例期间,没有一只鸡能够活着离开。在年例前一晚的做钟(摆贡品祭拜)仪式上,更是能看到几百只鸡头训练有素地朝着同一个方向的盛况。



△“百鸡朝神” | 来源:小红书@广东知多点

如此盛大的宴席,可见粤西人对年例的重视。如其名“年例”,就是“年年有例,岁岁有期”,是每年特定时期(农历正月十五日开始,一直延至农历二月底结束)举行的群体大型祭祀活动。据说,粤西人过年可以不回家,年一定要回家。



△来源:微信公众号@魅力化北

每村的年例活动由村里的“年例头”组织,设三至四人不等,一般按各村具体情况而定。决定每年的“年例头”的方式,大体可分以下三种:抓阄决定,轮流做头,长年做头。而每个村子摆宴席的时间又不一样,因此就会出现餐餐吃,日日吃,吃完张村吃李村,吃完一例又一例的盛况。



△来源:微信视频号@51车俱乐部-集市庙会



△来源:微信视频号@演演的县城日记

粤西人民:吃不完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啊!

因为吃年例场面过于盛大鼎沸,到了饭点,村口车水马龙,人流攒动,村社交通几乎瘫痪,甚至需要交警专门到场指挥。

此时此刻,爱凑热闹的中国人只有一句话:不上班了!再见了妈妈,我要去粤西吃席!



除了吃年例,“做年例”和“看年例”也是年例期间的重要活动。

“做年例”传统上包括“摆盅”、“游神”、“烧炮”三部分,“烧炮”仪式又融合在前两个之中。“摆盅”是年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仪式,通过集中供品、设置供桌并举行祭拜仪式,人们希望以此得到神灵的庇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年例“摆盅”| 来源:微信公众号@魅力化北

而“游神”则是将神庙里的神像请出来,抬上神轿,然后在村子里游行,彩旗、香炉、唢呐、锵、锣鼓等相随,沿途各家燃放鞭炮、上香火和膜拜,祈求新年好运。年例中的游神也称为菩萨巡游,游神与摆宗台是最隆重、最热闹的环节。



△年例“游神”盛况 | 来源:小红书@Nana(环游旅行版)

在茂名高州沙田镇忠平社年例活动中,还有号称粤西第一大花船(重达2000+斤)的花船巡游以及万人游火把。每条村的青壮年纷纷出动,将花船围绕着门首地进行“顺三圈逆三圈”的巡游,期间对其不断摇晃,当地人相信花船摇得越厉害,今年就会越顺利。

之后,把花船抬到指定的地点,村民们将香火、纸钱、驱邪符咒等扔上花船进行焚烧,寓意将一年的晦气和邪恶力量一并烧去,并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来源:小红书@Mang0

到了晚上,村民们则人手一个火把,护送花船回到庙里,在黑夜中形成一条绵延几公里的火把龙,场面极度壮观。



△万人游火把 | 来源:微信视频号@鹏叔看茂名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神奇年俗表演,友情提醒,以下内容较为惊悚,胆小者慎看。

比如,“穿令箭”——




△来源:微信视频号@朝歌-2021

表演者把一根大铁针从人体的各种部位穿过。一般情况下,会从嘴两旁的脸颊穿过,穿的时候据说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流血,游神结束后,把令箭拨出来,用些香灰抹在穿令箭的伤口上,伤口立刻愈合。甚至用令箭穿耳、穿舌、穿喉咙等部位,也是安然无恙。



△疑似找到祛痘祛黑头最原始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又譬如,走或滚刺床——



△来源:公众号@清晨泡一杯茶

几十米长不等的台架上,铺置着一排密集的荆棘。表演的人光脚走在上面,或赤身在刺床上翻滚,神情痛苦。看得上流君也不由得带上了痛苦面具。



以及,粤西人民真的是钢铁之躯,上得了刀山,还要下火海——走火堆。



△来源:公众号@清晨泡一杯茶

地面铺上一堆点燃的碳碎和干稻草,待大火燃起之后,一旁锣鼓鞭炮齐鸣助兴,还不断向火堆中加入干草以保持火势旺盛,表演者赤着脚走过烧得通红的床道。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去参与这些年俗活动。当地人相信,只有被神灵选中的人才能完成这些仪式,而在此过程中,这些“天选之子”会被神灵附身,因此身体感觉不到疼痛,也不会受到伤害。

这些习俗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当地人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的体现。作为旁观者,自然是尊重和理解即可。



△老师,这里有外地人想尝试,赶快抓去粤西穿令箭滚刺床走火堆

而“看年例”,则是人们看大戏、赏表演。除了常见的舞狮、舞龙等新春传统表演,还有八音、粤剧、木偶戏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活动。

比如,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飘色,由小朋友们扮演神话故事中的角色,每个小朋友都被钢丝固定起来,看起来就像是悬空了一样。

怪不得你们粤西人民敢上刀山下火海呢,原来是从小就练杂技啊!



△来源:小红书@我家住着土匪山贼猛男金刚

此外,茂南洪拳、化州王家拳表演,音乐一响起,就让人想起黄飞鸿。完蛋,中国人人均会功夫这事儿又要传开了。



舞狮、木偶戏也是精彩不容错过——



△来源:小红书@晓

看了这么多,上流君发现,原来粤西年例才是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中式大趴体!

还等什么?

All you gotta do is just meet me at the 粤西年例!



这场在粤西地区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新年狂欢节,它的起源与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巾帼英雄——冼夫人有关。

被尊称为“岭南圣母”的冼夫人,生长于广东,是梁、陈、隋三朝时岭南部落首领。这位“女战神”打小就聪明有谋略,长大后更是能行军打仗,所向披靡。冼夫人一生只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而她的子孙们也是各个不含糊,一个接一个为岭南地区的稳定出大力。



△来源:小红书@蒲州司马

在粤西地区流传着两个说法,一是年例活动初时由冯、冼家族的大型祭祀活动而兴起,逐渐传到民间成为了民俗;二是在冼夫人军营中兴起。那时候,为了让辛苦的官兵们乐呵乐呵,就在军营里搞了个 “宰牛闹春”,也就是 “开宰牛会”。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热热闹闹。后来传来传去,慢慢就变成现在全民狂欢的热闹年例。

另外,还有个 “结社联防说”。以前为了防贼寇外敌,冼夫人号召邻村的人一起结社。社里的青壮年平时忙着种地,闲下来就操练,一到打仗的时候就出征抗敌。为了方便指挥,团结士气,大家就建了社庙,供奉各路神仙。冼夫人去世后,老百姓为了感恩,每年结社日都会去拜神与冼夫人,祈求平安。唐朝之后,这就成了一种风俗。



△来源:小红书@还会长高

无论是哪种起源说法,粤西年例的习俗都体现了粤西人民对冼夫人的崇敬和怀念。在“游神”活动中出游的“神像”也正是冼夫人的雕像。民间长期将拜祭和纪念冼夫人相结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年例。



△来源:微信公众号@魅力化北

曾经,冼夫人以她的智慧与勇气,书写了一段段护佑一方平安、保家卫国的传奇。年例活动是粤西人民对冼夫人的纪念,更是对其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敬仰和传承。

咱就是说,粤西年例简直是把快乐老家过年的氛围直接拉满,上流君现在满脑子都是那顿顿不重样的硬菜、热热闹闹的游神队伍,还有那些让人惊掉下巴的神奇年俗表演。

所以,两箱王老吉已备好,怎么还没有电话来叫我去吃年例的呢?



作者| Truman

编辑|Truma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