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民俗、灯会夜游、演出演艺……今年春节,江苏各地文旅部门积极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为游客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假期期间,游客如潮涌入江苏,各大旅游景区人气爆棚。综合各方数据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江苏共接待游客6120.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0.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1.1%。
民俗非遗韵味十足
非遗民俗焕新升级,传统节日氛围浓厚。2025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节热带火了非遗热。春节前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文旅部非遗司、苏州市政府在苏州启动“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全国主会场活动,全国18个省(区、市)超2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超百场非遗展演和巡游贯穿春节前后。
“踩”出好兆头,“踩”出精气神。1月30日一早,盐城盐都区举行的民俗踩街活动燃爆新春。900多名民间艺人身着五彩斑斓的特色服装,舞龙、莲湘、旱驴、荡湖船、踩高跷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轮番登场,让市民游客近距离领略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源:盐都人微信公众号
假期期间,还有不少游客走入乡村古镇,感受浓浓非遗年味。苏州周庄古镇,初一打春牛、初五迎财神等传统民俗上演,让游客充分体验江南水乡年味;扬州瘦西湖景区,投壶、绒花、扎染等非遗技艺,再加上打铁花、飞人火壶等表演,展现传统文化魅力;镇江句容千华古村,舞龙舞狮、吴桥杂技、古风舞蹈等表演,让人流连忘返。值得关注的是,在“春晚效应”和“春节经济”拉动下,作为春晚分会场的无锡迎来高光时刻,惠山古镇客流爆满,清名桥历史街区单日客流超过21万人次。
此外,各地还举办多场传统手工艺展示活动,如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南京的云锦织造技艺、扬州的玉雕技艺等,一些手工艺人还将在现场进行表演和教学,让游客们亲身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乐趣。
图源:无锡博报
今年春节期间,江苏省文旅厅联合各地推出“水韵江苏·非遗贺新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368场,140场年俗活动,183场展示展演,45场年货购物月和非遗大集,让民众在欢庆新春的同时,深入了解和体验江苏的传统非遗。
文艺迎春好戏连台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游客“文化过大年”需求,假日期间,江苏多家文艺院团、文化场馆和剧院剧场“不打烊”,精心推出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
过大年,看大戏。大年初五晚间,南京保利大剧院热闹非凡,“聊赠一枝春——南京市越剧团乙巳年开箱演出”在这里上演,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戏迷。一出出折子戏在舞台上轮番上演,婉转悠扬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
连云港“戏韵新春·唱响港城”惠民演出、盐城建湖淮剧小镇“南北相声名角大PK”、泰州“金蛇狂舞 喜庆新年”民俗文艺演出、扬州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新春音乐会、苏州民族管弦乐团7台专场演出线上展播等层出不穷,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春节期间,江苏各地举办营业性演出957场,基层组织“春节村晚”680多场,其他群众文化活动超过7000场,吸引2218万人次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艺大餐,“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热热闹闹地开进了江苏的13个设区市。每一次的演出现场都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常州凤凰谷大剧院内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仍围在剧场门口讨论着演出细节;无锡梅村首场演出500张票在2小时内被一抢而空,村民们用“好看”“爱看”“还想看”表达了对演出的喜爱;盐城盐渎大舞台上演的京剧专场,以国粹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叫好……
除了送演出、送服务,“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还实施了“艺术家驻村计划”,选派13支具有高水平文化素养、文化专长的文艺人才队伍,每月定期驻扎,指导帮助试点地区建强基层文化。
夜游灯会流光溢彩
这个春节假期,江苏各地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夜游活动,看节日灯火璀璨,享受一幕幕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
春节期间,江苏南京秦淮河畔人声鼎沸,慕名而来观花灯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夜鱼龙舞,花市灯如昼”,第39届秦淮灯会节前正式亮灯。流光溢彩的金陵城,令上百万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
图源:方志江苏
“老南京的年味,离不开那璀璨的秦淮灯会。对于我来说,小时候跟随母亲漫步灯会,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时刻。”秦大姐带着女儿选购花灯时,满怀回忆地说道。
此外,江苏的其他地区也纷纷举办了各具特色的灯会活动。在江苏盐城的串场之眼街区,震撼绚丽的灯光与水幕秀不断上演,欢乐喜剧、群星魔术、复古歌会等精彩节目齐聚一堂。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还参与到各种互动环节中,感受节日氛围;在淮安白马湖生态旅游景区热闹非凡,四大主题灯组生动的造型和绚丽的灯光吸引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打卡,不少家庭在灯会上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份团圆与幸福的时光,晚场景区还为游客带来了非遗表演打铁花、音乐烟花秀等节目,让游客在观赏中深切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与文化温度;在南通狼山新春灯会,火树银花照亮了狼山的夜空。青灵婉素、鱼游荷欢、狼山观海……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中式浪漫的深情回溯。
文/孙一鸣
资料来源:光明网、扬子晚报、速新闻、盐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