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

去年以来,随着中国的国门开放政策持续加码,“China Travel”持续升温。面对入境游带来的“泼天富贵”,很多长三角城市都在发力。与此同时,宁波、舟山等港口城市,动起了国际海员的主意。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据统计,宁波舟山港每年出入境国际海员就有约27万人次。如何将数量庞大的国际海员转化为入境游的消费群体,成为两地关注的重要切口。

被海员改变的小岛

舟山市海事局的工作人员指点记者,想了解国际海员上岸的故事,不妨去小干岛碰碰运气。

冬日,夜色渐浓,小干岛上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附近,下班的船工们鱼贯而出。从船厂到小干岛夜市的距离不到1公里,几乎每个路灯底下,都有摆摊的人群,用扩音喇叭高声吆喝叫卖。沿街的商铺业态丰富,从餐饮、百货到酒吧、KTV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中英结合的店铺招牌颇具特色,点亮灯光后,英语店招更加显眼,清一色都与“seaman(海员)”有关。


不少店铺都围绕国际海员的需求做生意。比如,一家酒吧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到店的客人中,“老外”占到约七成,主要是来自印度、菲律宾等国的海员。一家百货商店的经营者指着货架上满满的国产零食说,都是按照国际海员们的需求进的货。店里卖得俏的商品,除了零食,还有衣服和小家电,“他们尤其喜欢扫地机器人”。平日里,与外国顾客接触多了,他已经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

相比靠近市区的小干岛,六横岛的位置更加偏远,却由于聚集了更多规模庞大的修船企业,近年来生活服务和商业配套蓬勃发展。有当地人讲述,以前岛上以渔业和水产加工为主,因为经济不发达,很多人都往外地跑。如今,大型的修船企业聚拢了人气,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涌现出一批西餐厅和高级民宿。另一方面,船舶维修周期通常在20天以上,很多国际海员会趁机下船休整,并就近消费,要做他们的生意自然要学英语。当地人开玩笑称:“现在六横岛不管是开店的、开车的,还是卖菜的,都在一个劲地学英语,不然做不了生意。”


去年开始,为了将这些自然生长的商业业态进一步壮大,宁波和舟山都对吸引国际海员上岸相关工作做了布局。例如,舟山组织了普陀山等景点的游览活动。宁波推出“十万海员”交流互鉴活动,专门设立了传播专员,他们除了定期登轮交流,还会邀请国际海员上岸观光。

将海员经济落到实处

“海员经济”看起来很美,但要落到实处,并不容易。

“目前看来,真正能形成消费的,恐怕只是很小一部分人。”中国舟山外轮代理有限公司调度员林艳芳向记者解释,国际船员下船上岸,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办理船员换班,另一类是办理临时入境许可。

以宁波海港口岸为例,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宁波海港口岸办理临时入境许可的数量为3000多人次、办理船员换班8000多人次。这样的数据,与原本预期的27万人次已然相去甚远。


林艳芳进一步解释,其中,外籍船员换班出境,大部分外代企业都会为其办理“24小时过境临时入境许可”,即外籍船员随服务船舶抵达长三角地区港口,持24小时内长三角地区空港联程客票换班离境的,凭边检机关签发的临时入境许可免办停留证件。“近年来,外籍船员换班手续愈发简化,办理完直接就会前往机场飞往国外,很少会停留。”

在林艳芳看来,激活“海员经济”,一方面要确定精准人群,主要是船舶维修期间,有下船上岸需求的海员,或是监管船舶修理的机务人员。尤其是后者,由于级别较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强。另一方面则是要靠近海员。“要么邻近港口或修船厂,这样他们可停留的时间更长;或者干脆选在办理相关手续的地方,这样既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也让他们在等待办理期间有地方可以先逛逛。”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赵丹建议,可围绕港口建设一个服务海员的综合体。这个海员服务综合体不能局限于过去海员俱乐部住宿、餐饮接待的功能,而应该是一个集消费购物、休闲娱乐、健康服务、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尽可能一站式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也是当前很多城市的通用做法。此前,上海就已建设上海国际海员服务中心,沙特阿拉伯等国也提出,要建设先进的海员休闲活动中心及完善的住宿设施等,以吸引全球海员。

栏目主编:陈抒怡 图片来源:均 朱凌君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朱凌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