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西固区金沟乡马家山村委会会议室里欢笑声不断,部分种植户相互聊着过去一年的收入情况。种植户韩义林脸上满是喜悦,自从返乡从事果树种植以来,家里的收入一年好过一年。他说:“几年来,我家的收入增长了好几倍。哪也不去了,就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村容村貌大变样 吸引务工人员返乡
近期,山村的气温相对城区要寒冷,但在金沟乡马家山村的桃园里,几位村民爬上树干正干得热火朝天,他们这是在进行果树冬季修剪。“这个桃园有5亩地,共130棵桃树,都是自己嫁接的白凤桃,去年产量达7500公斤。桃子的品质好坏与修剪、浇水、施肥都有关系,是个技术活。”说起桃树的栽培管理,马家山村村民韩义林如数家珍。
韩义林以前在外地创业,这几年看到村上的产业发展不错,便回家种植苹果、白凤桃、大接杏等。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韩义林被评为西固区农业专业技术员。“虽然去年遭受了天灾,但当年总体收入还是比较好的,纯收入达13万元。”
“我们村通过省市美丽乡村的创建,近几年农业产业发展很快。3年前,我将自家的果园进行了微调整,修建了5个凉亭经营农家乐,势头不错。尤其是2024年,每周接待游客300多人,半年时间收入20多万元。”鸭儿洼社村民冯占强说,游客在农家乐消费的同时,还可以在果园里采摘。
大金沟村种植户王在麒说,他家种植苹果树200棵,去年收入达7万多元,相对外出打工要强多了。
马家山村地处金关公路中段,有耕地2277亩,总人口1045人。上世纪,这里交通不畅,房屋破旧,村民们辛苦耕作,收入微薄。如今,村庄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路修到了果园里,村民们住进了“花果山”,春日花开漫漫,夏日杏桃满筐,秋日瓜果飘香。2024年,马家山村人均收入达2.9万多元,相对2019年的1.8万多元增加了1.1万多元。
果园变“游园” 旅游引领乡村振兴
马家山村立足良好生态环境、丰富旅游资源和典型城郊村区位优势,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打造了马家山田园综合体。重点项目环盛生态园和麦香园已享誉金城,成为兰州南山乡村旅游新名片。同时,积极引导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批独具风格的农家乐、机车营地、野营基地等,全村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
截至2024年底,马家山村已争取到200余万元资金,硬化了3条林果产业道路和1条社内道路。“去年修通的3条产业路,采用红砖立铺,共计长4.2公里,约1.13万平方米。同时,我们还雇用挖掘机,打通了马家山社阴洼、沟底两条田间道路,并在各条主干道路上配套安装太阳能路灯220余盏,极大地促进了全村林果产业发展,也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马家山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德忠说。
在鸭儿洼林果产业园修剪果树的韩义林开心地说:“之前,通往鸭儿洼林果基地的道路都是土路,雨雪天气时泥泞不堪,夏天时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到种植户农产品的销售。现在,道路硬化了,路面干净整洁,采摘者可以直接将车辆开到地头,方便极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