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钓鱼圈最近几年最火的野钓点,港珠澳大桥桥墩绝对算得上顶流。

这地方头顶是钢筋混凝土的天然遮阳伞,脚下是纹丝不动的"陆地版渔船",再猛的台风天都能让钓友们稳坐钓鱼台。可要真以为这是钓鱼佬的世外桃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钓鱼佬的天堂?大桥的噩梦!

2020年秋天就曾有帮钓友搞了出大新闻,黄某带着十人小分队摸黑上了桥墩,装备带得比专业海钓还齐全,结果鱼竿还没沾水就被逮个正着。

这事儿最绝的是处罚力度:组织者直接喜提"五日游"加500块看守所门票,其他参与者也被批评教育,鱼没钓到不说,还成功上了新闻成了反面教材。



这哪里是钓鱼,分明是钓了个普法教育现场体验包,人类吃瘪其实是小事,别看钓鱼佬跋山涉水无所不能,但水里的鱼也跟着遭了大罪。

现在珠江口每年要打捞成吨钓鱼垃圾,某环保组织去年就清出3吨废弃饵料袋,那些高胶饵料更是要命,泡在水里像鼻涕虫似的扒拉在海床上,鱼吃了直接肠道梗阻,有渔民捞上来的鱼解剖后,肚子里全是这种"水泥状"的毒饵料。

更别说还可能有人打着钓鱼的幌子,对大桥桥墩做点别的手脚,这种安全隐患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桥墩可不是公园长椅随便踩,每个桥墩要扛住30万吨的桥梁重量,外加每天两次的珠江潮汐冲击。



去年台风天,有救援船愣是被钓鱼线缠住螺旋桨,差点耽误了人命关天的抢险任务。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些都是极端案例,离日常生活有点远,可这座大桥不光是条普通的公路,更是我国经济动脉的一部分,钓鱼佬的业余爱好虽然娱乐了自己,却不知道给国家带来了多少麻烦。

港珠澳大桥的繁忙背后

且不说钓鱼佬的欢乐,我们把目光转向港珠澳大桥,2018年开通到现在,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了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我国基建实力的一个象征。



截至2024年12月,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了1万亿元人民币,这已经相当于2022年某个二线城市全年GDP的总和。

而且港珠澳大桥现在也已经突破了曾经遭人诟病无车通行的模样,1月31日,大桥单日客流量首次突破了15万人次大关,刷新了开通以来的历史记录。

车流量也不遑多让,前几天大桥单日车流量突破了2.5万辆次,这些车辆中港澳单牌车的占比达到了6.9万辆次,同比增长了40.4%。

这种增长幅度简直就是飙升,现在的港珠澳大桥不光是一座桥,更是连接三地经济生活的黄金通道。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推动下,大桥已经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



大桥的现状赤裸裸打了曾经质疑者的脸,大桥刚开通时,有人开玩笑说这座桥是为了未来100年的发展准备的,随着进出口总值和客流量的数据飙升,人们终于意识到这座大桥不光是车水马龙,更是财源滚滚。

不过我国究竟为什么要耗费巨资建设这么一座大桥呢?毕竟美国的基建审核程序,动辄得拖上十年,我们为什么要急吼吼地修这么个桥呢?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国家的高瞻远瞩了,大桥的意义不光是解决眼前的交通问题那么简单,它不仅促进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经贸往来,更将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拧成了一个整体,增加了这个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不仅让物流更方便了,还让各个城市之间的沟通交流更高效了。



耗资千亿的大桥,究竟图啥?

其实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前,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流,也还算是比较通畅的,毕竟两地距离大陆都不远,就算没有大桥通勤,轮渡坐船也是没问题的。

所以在港珠澳大桥还没通车的时候,质疑的声音才这么多,明明坐船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再大费周折的建桥怎么都觉得是有点资源浪费。

但桥和船对于连接地区来讲,还真就不是一个概念,从经济角度来说,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打通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任督二脉。以往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络要么绕远道,要么就得漂洋过海,过海轮渡说起来简单,可真正实施起来可真是太难了。

就拿琼州海峡轮渡来说,明明只有不到20海里的距离,可就算最宽的滚装船,也至少要过海2个小时,这还没算开车上船,排队候船的等待时间。



对于偶尔过海的人来说,等等倒也没什么所谓,但如果是每日都要过海的商业运输呢?效率下降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如果建好大桥,效果立马就不一样了。

区区40公里的路程,就算是货车,最多40分钟也就穿过海峡了,所以港珠澳大桥让两地交流的时间和距离都大幅缩短。

这样一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变得更加顺畅,这就好比在拥堵的城区修了一条快速路,之前大家只能绕远,现在有了这条捷径,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率自然提升了。

据测算,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香港到珠海的陆路通行时间,从过去的3小时缩短到了30分钟左右,大桥开通后的进出口总值数据也验证了这座桥的经济效应。



这座桥的吸金能力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不可限量,毫不夸张的说,有了粤港澳大桥,能给未来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大桥的意义更在于它推动了三地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香港和澳门在经济结构上有不少互补性,而珠三角地区,又是我国制造业的核心地带。

大桥的联通让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澳门的旅游娱乐业和珠三角的制造业更容易握手合作,以前隔着条大河还得靠渡船交流,现在直接搭了座高速公路,三地的内力一下就贯通了。

而且港珠澳大桥还是我国在国际上展示基建实力的名片,这些年我国一直被誉为基建狂魔,但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一部分国家对我们的基建能力是不太了解的。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就是我们基建技术的最佳展示平台,我们的施工队伍在进行大桥建设时,也打通了许多之前的技术瓶颈,让我们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迈入了新的台阶。

为了解决跨海大桥的建设难题,我们光是前期筹备就花了将近10年,还没提在建造过程中不断面对的台风、雷暴雨和海洋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但压力成了施工团队的动力,工程师们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这些工程专利和技术突破,不光是为我国未来基建项目积累了经验,更为全球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港珠澳大桥不仅提升了珠江三角洲的竞争力,更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



现在的全球都在讲湾区经济,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都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

我国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是第一步,有了这座桥,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梦才真正落地,实现了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港珠澳大桥也成了我国连通东南亚、南亚更远区域的重要纽带,过去很多人看这座桥,只看到了它的当下价值,觉得是为了缓解三地交通,但实际上这座桥未来还会发挥更大的战略作用。

这就是超前的投资未来思维,咱们不仅看到了今天,更看到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格局。

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布局一向是高瞻远瞩,这座耗资千亿的大桥绝对不光是交通那么简单。



这明明就是我国在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全球视野下布置的一盘大棋,这种长远的规划和布局就像在下先手棋,确保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初那些调侃大桥空荡荡的人和现在惊叹于大桥繁忙繁荣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桥的建成不光是让我们看到了一座桥,更是看到了我国未来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更大潜力。这盘大棋我们不仅走对了,还走赢了。

结尾

港珠澳大桥从最初被质疑为没什么车的跨海大桥,摇身一变成了如今车水马龙的经济大动脉。



大桥不仅连通了香港、珠海和澳门,更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在国际上展示着我国基建实力。

它的存在提醒着人们,看待一个工程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长远,大桥的每一个桥墩,仿佛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我国基建狂魔的决心和智慧。

这个耗资千亿的大工程,每一份投入都是值得的!

信息来源:
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元 人民网 2025-01-28
超15万人次!港珠澳大桥单日客流量创历史新高 青海普法 2025-02-02
“桥”见港珠澳!“粤”享“好风景” 中工网 2024-04-06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