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九,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的寒假已接近尾声,再过几天,中小学的“神兽”们就要重返校园开启新的学习生活了。寒假假期即将进入倒计时,同学们是否已经作好开学准备了呢?面对新学期你是否既期待又忐忑呢?商丘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杜强整理了一份《新学期,“心”出发——学生、家长身心调适指南》,带大家找回自己的最佳状态。

行为调整

新学期即将到来,与轻松愉快的假期相比,开学后的学习生活一定是忙碌而紧凑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为了让我们的身心能够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启的新学期,我们需要提前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校园学习生活。

制定作息时间表。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是开学规律作息的关键。在制定作息时间表时,要充分考虑每天的学习任务、运动时间、饮食和睡眠等各个方面。确保作息时间表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应对突发情况。将作息时间表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以便随时提醒自己。

检查假期作业。整理一份自己的“返校清单”,检查自己的学科作业完成情况。相信同学们在假期的学习中一定收获满满,即将迎来新学期之际,我们要对自己过往的知识总结一下。根据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整理出自己已掌握的和尚未掌握的知识点,以便开学后及时查漏补缺。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品以及学习计划,做好返校准备工作。怀着有所收获又有新期待的心情步入新的学习阶段。

规律饮食。规律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建议同学们每天按时吃饭,不要暴饮暴食,少吃垃圾食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睡眠质量,缓解学习压力。建议同学们每天安排一小时的运动时间,与家人、朋友一起体验运动的快乐,增强自己的意志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关键。建议同学们保持每天7至8小时的健康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在睡眠前应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可以听一些轻音乐或阅读一些轻松的书籍帮助入眠。

心理调整

你是否也在眷恋睡懒觉的每一个早晨,深夜舍不得放下手里的游戏,不想关掉还没有追完的电视剧……“假期余额不足”是否也让你感到焦虑不安?开学的钟声即将敲响,面对新的学习旅程,除了身体上的准备外,我们更要关注心理上的调整。

及时交流。当我们感到自己的焦虑情绪难以自我调适时,不妨找自己的同学、父母、老师谈一谈,将自己的烦恼讲出来,及时发现自己负面情绪背后的需求,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积极暗示。给予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的“焦虑不安”转变为“热切期待”,例如可以暗示自己“新学期又可以见到我的好朋友啦,又可以去上我最喜欢的课啦”,也可以阅读一些积极的文章,从文字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合理宣泄。也可以借助适当的运动或艺术活动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通过这样的活动还能够增强我们的耐力与意志力,从而增强我们的心理韧性,使我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未来的一切挑战。

家长助力

孩子要开学了,家长一方面开心于自家的孩子终于又要拥有规律的作息了,孩子们回到学校自己需要操心的事也少一些了;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没了自己的照顾与督促,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是否顺利,体力、脑力是否跟得上,学业是否有进步。因此在孩子们开学之际,也给各位家长一些建议,希望家长与孩子都能够调整好心情,更好地迎接开学。

关注孩子的状态。开学在即,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身心症状”,例如情绪低落、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身体不适等,有的孩子会出现“与被窝难舍难分”“与手机形影不离”“与游戏依依不舍”等,这正是所谓的“开学综合征”。面对这些“症状”家长需要及时关注,了解孩子的需求,避免过度责备,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燃起对新学期的期待与信心。

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安排一些学习与活动的计划,并一起执行。家长要减少自身的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多准备健康食品,均衡营养,为孩子调整好身体状况。调整家庭作息时间,逐渐改变孩子在假期的不良作息习惯,切勿操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让孩子的作息逐渐从“放假模式”过渡到“上学模式”。

了解孩子的期待与忐忑。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了解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与忐忑,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结合自己过去的学习生活经验和他们讨论怎样解决自己担心的事,帮助孩子消除开学焦虑。了解孩子内心的期待,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准备好,协助他们逐步达成自己的期待,从而使孩子产生获得感与成就感,这也是促进孩子进步的有效途径。

来源:京九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