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3日,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毛岸青是毛主席妻子杨开慧的二儿子,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将我葬在妈妈身旁”,而毛岸青生前也是让毛主席最为揪心的孩子……
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主席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从武汉出发,部署秋收起义,然后率部进军井冈山,在毛主席坚持井冈山斗争的同时,杨开慧则带着三个孩子留在长沙,1930年10月中旬,杨开慧不幸被捕,于同年11月14日英勇就义,时年29岁。
当时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的毛主席的大弟毛泽民,得知杨开慧遇难后,感到三个孩子留在长沙很不安全,于是,他经请示党组织同意,亲自写信要湖南的亲属将毛岸英三兄弟尽快送到上海。
1931年春节前,毛岸英三兄弟辗转来到汉口,又通过杨开慧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掩护过的一家商号的关系,搭上了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春节过后,轮船才抵达陌生的上海。
几天后,毛泽民将三个送到党组织秘密开办的一个幼稚园,此时,毛岸英9岁,毛岸青8岁,毛岸龙不足5岁。
1931年夏天,负责经管幼儿园的党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孩子们因无人照料而流落街头,毛岸英三兄弟从此过着流浪儿的生活,流浪期间,毛岸龙还因病早逝,后来,幼稚园负责人辗转找到毛岸英,毛岸青将他们收养,二人化名杨永福,杨永寿。
1933年年初,上海党中央机关迁移到江西瑞金,毛岸英,毛岸青生活来源中断,被迫当了报童,毛岸青卖报时经常遭遇外国巡捕的殴打,头痛欲裂,当时因未能及时医治,便落下后遗症。
1936年,在董健吾为首的上海地下党人的帮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被送到苏联读书学习,此时,毛主席已经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在苏联期间,贺子珍经常照顾毛岸英兄弟俩,而毛岸青在哥哥的带领下刻苦学习,发愤图强,取得优异的成绩,从十年制学校毕业后,毛岸青考入东方大学深造,终于在1947年,毛岸青回国,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宣传部从事翻译工作。
1951年,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毛岸青听闻后精神再度受到刺激,病情加重,毛主席知道后,心情十分沉重,毛主席对女儿说:“岸青苦啊……”
因此,毛主席向毛岸青建议前往青岛休养,几个月后,毛主席也来到青岛,专门见到儿子,询问他生活和身体情况,病重的毛岸青告诉毛主席:“爸爸,你说怪不怪,几十年没有见到妈妈,昨夜她来了,笑眯眯对我说孩子我不能给你爸爸抄文章了,你要帘子给他抄啊!”说着,毛岸青哭了起来。
后来,毛岸青离开青岛,来到大连休养,在这里他结识了妻子邵华,在毛主席的关心下,他们结为夫妻,1970年,俩人喜得贵子,毛主席亲自为孙子取名“毛新宇。”
晚年的毛岸青一家居住在北京西山脚下的一个宁静的院落里,由于在苏联工作和学习了11年,毛岸青养成了用俄语思维的习惯,包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保持了欧式的风格。
多年来,毛岸青每天的生活就是看电视看书,看报纸,此外,毛岸青还喜欢下象棋,比如围棋和跳棋,以及弹奏音乐,作曲,常常在家编曲子。
2007年3月23日,84岁的毛岸青在北京逝世,去世前,他含泪留下一句遗言:“把我葬在妈妈杨开慧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