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帮办代办……节后首个工作日,多地政务服务单位工作人员——

工作在状态 服务在一线

状态体现担当,状态折射作风。2月5日是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各地政务服务单位工作人员陆续回到岗位。干部到岗了吗?服务到位吗?群众满意吗?记者实地探访多地政务服务单位,通过一次接诉即办、一次帮办代办、一项业务办理,呈现各地党员干部以更务实的举措、更积极的状态让群众办事从“能办”走向“好办”的具体实践。

——编 者

一次帮办代办——

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本报记者 王 者

“咋个缴纳医保?俺年纪大了,一直整不明白。”正月初八,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邑镇朱家胡同村村民朱兆勤,焦急地走进村里的便民服务站,“小霍书记,快帮俺瞧瞧。”

今年76岁的朱兆勤是村里的独居老人,对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致使医保迟迟没有缴纳。

“大爷,您快坐。”朱家胡同村第一书记霍允章赶忙热情地迎了上去,扶他坐下,倒上一杯茶,“您先喝口水,有啥困难放心交给我就成。”

初八一大早,霍允章便来到村便民服务站。“新年新气象,上班第一天咱得展现出好的精神头来,服务好群众,开个好头。”霍允章说,当天朱家胡同村两委成员和2名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全员在岗,5个办事窗口全部开放。

“现在都是手机缴费,顺带教教俺。”喝下一口茶水,朱兆勤从兜里掏出手机递给霍允章。

“来,跟着我做,眨眼,张嘴。”霍允章接过手机,打开线上缴费应用程序,耐心指导朱兆勤完成实名认证,“我们全程帮办代办,今天指定帮您办好。”

选择“代缴身份”,确认“缴费年度”……身份认证完成,霍允章蹲下身,耐心向朱兆勤讲解办理步骤。5分钟不到,缴费完成。霍允章还将缴费过程通过手机截图,打印成操作流程,递给朱兆勤。

送别朱兆勤,霍允章又迎来下一位办事村民。

忙了一上午,霍允章和同事一共接待12位村民,完成9项帮办代办事项。

简单扒拉一口午饭,霍允章又来到村民秦川家。双目失明的秦川想开一间盲人推拿店,但不了解有关流程。年前,秦川的家人扫了扫家门口数字政务门牌号上的二维码,将创业想法在线留言给霍允章。看到留言后,霍允章第一时间帮她协调营业场所,答应节后为她上门办理营业执照。这不,上班第一天,霍允章就带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赶往秦川家。


临邑县临邑镇朱家胡同村第一书记霍允章(左)上门为村民秦川介绍相关创业政策。本报记者 王者摄

去年,临邑县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推广使用“数字政务门牌号”,覆盖全县所有村居社区,并与第一书记工作相结合,建立“吹哨报到”制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办事只需扫一扫门口张贴的二维码,便可线上办理业务,随时享受政策咨询与解读、政务服务帮办代办等服务。

进门后,霍允章和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主动帮助秦川从“爱山东”APP上提交个体工商户设立申请,并对接市残联开具相关证明,还为她详细介绍了相关创业政策和扶持措施。

“等营业执照下来了,我再上门给你送过来。”霍允章向秦川承诺,“新的一年,我们干部多跑腿,咱们群众少跑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6日 12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