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见皮休治皮”。皮肤病的发作部位在皮肤,但根本原因却是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如果执着于治疗皮肤,就是治标未治本,没办法去病根。
中医治疗皮肤病常用三种中药,达到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痒的作用。它们分别是:地肤子、防风、白鲜皮。
地肤子:利湿止痒
扫帚苗的子即为地肤子,其性寒,味辛、苦,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地肤子能清利下焦湿热,对于因“湿”引起的皮肤瘙痒、湿疹等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常用于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症。
地肤子以奇特的辛味进到肌表,能把风邪开散出去,并运用它种子苦寒肃降之性,把湿热血毒,收到膀胱来,通过加大排尿排泄出体外。
另外,地肤子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像黄酮类、甾(zāi)醇类、生物碱等,具有抗炎、抗菌的药理作用,能够渗透皮肤,直达病灶,帮助止痒。
具体用法:将白鲜皮和地肤子各50克放在一起,加入水中煮开,之后将水放至适宜清洗的温度即可。
注:地肤子与白鲜皮是一对神仙止痒药,两味药都能清热止痒,它们是治皮肤湿热瘙痒的黄金搭档,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加到辨证方中去强强联合。对于湿热导致的皮肤瘙痒,但见尿黄尿赤,皮肤湿痒者,都十分有效。
防风:祛风止痒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而润,归膀胱、肝、脾经,被视为风药中的润剂,堪称“祛风第一药”。李时珍这样评价它“防者御也,其功效疗风最要。”可以说,防风祛风的作用非同一般。
防风能驱风止痒,适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特别是由风邪引起的瘾疹瘙痒。防风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的瘾疹瘙痒都可以使用。
具体用法:防风煎汤是最常见的使用方法,取防风5~10克,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然后去渣取汁饮用。
如果是风寒引起的瘾疹瘙痒,可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药配伍使用;
如果是风热所致的瘾疹瘙痒,可与薄荷、蝉蜕、僵蚕等药配合使用。
白鲜皮:清热解毒
白鲜皮味微苦,是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闻起来有羊膻味。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气味,所以更擅长在体内走来走去,能走表达里。
《本草正义》有过记载:“白鲜皮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
白鲜皮能把体内的湿热都“搜刮”出来,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皮肤问题,都能解决掉。
白鲜皮在皮肤病方面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外治,局部洗,能治疗湿热,或者热毒引起的皮肤病。并且,白鲜皮走皮,又能利胆退黄,清热止痒的作用十分强大。
具体用法:白鲜皮可以煎汁内服,用量5~10克,但需遵循医嘱,不可自行随意合用药物。
参考文献:
[1]刘文辉等. "地肤子皮肤病应用概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2.5(2010):3.
[2]窦红霞, and 高玉兰. "防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信息 26.002(2009):15-17.
[3]张明发, and 沈雅琴. "白鲜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抗感染药学 09.002(2012):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