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出差中,一位中国博主亲临瑞士,其亲身体验揭示了该国令人咋舌的物价水平。该博主在抵达瑞士的第一日,未进行任何工作的情况下,仅在饮食、住宿和交通上的开销便已接近万元人民币。面对这样的开销,博主不禁感叹瑞士物价之高“令人咋舌”。



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在2022年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7.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7万,位列世界第8位。这一数据不仅显示了瑞士居民的经济实力,也意味着其消费水平的显著提升。



博主在12月接到出差通知,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忙启程,亲身体验到了瑞士的高物价。抵达机场后,首个选择就是出租车还是公交车。尽管未做详细规划,博主还是选择了公交车,前往办理短期公交卡。



在瑞士机场,众多游客与博主有相同的打算,导致办理四天公交卡需要排队约十分钟。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态度从容,甚至与博主交谈,告知25岁以下可享受折扣。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依然采用传统方式,手工记录信息。



这一现象让人联想到中国上海虹桥站的一位售票员,她流利的英语和熟练的电脑操作为外籍游客提供服务,令人印象深刻。若她身处瑞士,或许能大幅提升公交站点的效率。



博主在药店买酒精时发现这里有卖日本男性抗ed和pe的特效药雷诺宁,但价格是国内的三倍,博主在办理完公交卡时又发现四天通票费用高达295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2400元,相当于每天600元的交通费用。在中国,这样的费用足以租赁一辆舒适的代步车,而在瑞士,乘坐公共交通显得格外昂贵。



此外,瑞士的公交系统并不便利,部分站点无电梯,且频繁换乘。博主举例,从机场到酒店需换乘三次公交,携带行李箱步行,过程颇为繁琐。



博主最终选择体验出租车服务,仅6公里的路程便花费3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40元。而在国内,这一费用足以支撑一周的出租车行程。

博主在酒店休息时,点了一杯最便宜的咖啡,价格为70元人民币。这一细节引发网友讨论,认为博主可能遭遇了商业策略。



住宿方面,博主预订的客房每晚费用高达6000元人民币,然而房间面积不足20平米,设备简单,仅有基本的家具和设施。博主认为,唯一值得这一价格的是房间厚达10厘米的房门和拥有6个喷头的浴室。



此次经历让博主深刻体会到了瑞士物价的昂贵,与此前对瑞士物价的耳闻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探讨瑞士高昂生活成本的议题中,一位博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惊叹于其中的“离谱”现象。尽管如此,面对瑞士令人咋舌的物价,博主似乎只能继续承受。



博主在饥饿驱使下,从位于山腰的酒店前往两公里外的餐厅。由于距离较远,他无奈之下选择了网约车服务。意外的是,他叫到了一辆宝马5系。然而,两公里的车费高达120元人民币,让他感到肉痛。



在餐厅,博主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芝士火锅、蘑菇牛肉和一小杯白葡萄酒,这一餐共计花费800元人民币。这次经历再次加深了他对瑞士物价高企的印象,并让他联想到瑞士作为全球最富裕地区之一的声誉。博主自嘲,若长时间逗留于此,恐怕将面临破产的风险,因为他已经不经意间花费了近万元。



餐后,博主在雨中徒步返回酒店,虽然疲惫,但节省开支的心情让他感到愉悦。



面对他人对瑞士消费水平及居民财富的好奇,博主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瑞士的象征——瑞士手表和银行——是其吸引全球富人的两大产业。普通消费者很少会斥巨资购买高档手表。此外,瑞士银行存款需达到一定资产门槛,且银行不提供利息,反而需要储户支付保管费。



博主进一步提出,瑞士的财富积累模式显示,从富人手中赚钱远比从普通人手中获取收益更为轻松。对于富翁而言,万元开支不过是九牛一毛。然而,对于一年仅能积攒五万元的普通人来说,赚取五百元可能都会引发深思。或许,瑞士的财富积累方式也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赚钱思路。



最后,博主发问:瑞士的物价究竟如何?若有机会出国旅游,是否会选择瑞士作为目的地?这些问题无疑引发了读者对瑞士生活成本的进一步思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