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孙成策


努尔扎德·奴尔买买提


谢言


陶佳俊 张振翼摄


王允琪(右)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


保藏

去“尔滨”体会冰雪魅力

■ 孙成策北京小学生

我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时光学校读三年级,作为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孩子,哈尔滨一直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城市,是妈妈和姥姥的故乡,也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年寒假,我再次回到这片银装素裹的土地,感受它的魅力和冰雪世界带来的欢乐,让这个假期变得格外难忘,也让我有了许多新变化和感触。

往昔寒假,冰雪于我而言,不过是日常的一部分,偶尔与小伙伴在公园的冰滑梯上滑行。然而,今年景象迥然不同,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持续升温,这片冰雪天地已成为人人向往的打卡地。我有幸与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赫哲族的阿依古丽、满族的蒙晓峰,一同漫步于冰雕玉琢的城堡间,观赏璀璨夺目的冰灯、游玩有趣的项目。阿依古丽讲述了她们民族与冰雪相关的古老传说,蒙晓峰则分享了满族传统的冬日习俗,这些交流加深了我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

在高年级哥哥姐姐的带领下,我们投身到了冰雪世界的志愿服务中,引导游客、维护秩序,见证每一位访客对这片冰雪奇观的赞叹与喜爱。尽管忙碌,心中却充满着骄傲和自豪。这场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学生各司其职,小同学负责简易引导,大同学则挑起更重的担子,向游客推介“尔滨”。

今年,我还学会了用短视频记录生活的美好。我与同学们携手拍摄了精致的冰雕,配以活泼的解说,上传至网络平台,赢得了众多点赞。看着许多网友给我们的视频点赞,我和小伙伴们特别开心!

这个寒假,冰雪世界不仅让我领略了家乡的独特韵味,在与各族、各年龄段小伙伴们的互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通过社会实践,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而在新媒体的创作之旅中,我找到了表达自我、传递美好的新途径。下一个假期,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更多更好玩的地方,让我的假期更有意义,我期待极了!

感受冬日的赛里木湖

■ 努尔扎德·奴尔买买提新疆乌鲁木齐小学生

我是乌鲁木齐市第一百一十六中学的三年级学生,盼星星盼月亮,寒假终于来啦!寒假第一天,我与爸爸妈妈和姐姐踏上了冬游赛里木湖之旅。第一次去赛里木湖是去年8月,那趟旅程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很好奇,也很期待,冬天的赛里木湖是什么样的。

暑假初见赛里木湖,它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天地之间。湖水蓝盈盈的,清澈见底,阳光洒下,湖面波光粼粼,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湖边黄绿色的草地,五颜六色的小花散在草丛里,像是一幅水彩画。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山顶覆盖着积雪,在蓝天的映衬下,洁白又壮观。到了晚上,我们住进湖边的帐篷营地,听着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和天鹅此起彼伏的叫声入眠。

冬日的赛里木湖,像是换了一身全新的衣裳。波光粼粼的湖水,结了厚厚的冰,变成一个天然的溜冰场。我和姐姐兴奋地在冰上试探着行走,脚下的冰面又滑又凉。没走几步,我就扑通一声摔了个屁股蹲,疼得我嗷嗷直叫,一旁的姐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姐姐说,冬日的赛里木湖,是一场冰与蓝的奇幻交响曲。听,大片大片的碎冰被推向岸边,发出咔嚓咔嚓的冰裂声,慢慢地飘向远方。我在心里默默许愿,希望全国各地小朋友都能来看看这神奇的赛里木湖,感受它四季不同的独特魅力。

寒假是家庭团聚的时光,也是知识探索的黄金期。寒假第一天,能在家人的陪伴下看到冬日不一样的赛里木湖,我特别高兴,这也让我更加明白家庭是我最温暖的港湾;寒假第一天,我与家人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看到了冰堆现象和冰馕景观,也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无限渴望。

走出校门找变化,用脚步丈量大美新疆,欢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你们也可以像我一样用不同的方式度过一个快乐、有益的寒假。

(本报记者阿尔达克采访整理)

来体验“转悠悠”

■ 谢言河北承德中学生

有没有听过“转悠悠”?它源自蒙古语“额日古乐都京”,意为“旋转秋千”,是一种蒙古族传统体育游戏,已有数百年历史,以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为代表。

“转悠悠”现场,人们在场地中竖起一根十几米的高杆,杆顶装了一圈分叉,每根叉都拴了根粗吊绳垂下来,绳尾端串上“牛样子”(秋千的站板)。表演时,表演者身穿艳丽的蒙古族服装,双手握着吊绳站在“牛样子”上。几名壮汉在高杆底部像拉磨一样推动高杆旋转,表演者跟着一圈圈旋转进入高空,并进行各种高难度的技巧表演,有点像现代杂技中的“空中飞人”。

我是承德市平泉市的一名蒙古族中学生,我的妈妈是一名高中体育老师,也是承德市“转悠悠”的第五代传人。从记事起,我便经常站在表演场地边看妈妈表演。

旋转的高杆发出低沉轰鸣,妈妈身着绚丽的蒙古族传统服饰在高空中旋转飞舞,彩带划出优美弧线,引来围观人群的掌声和惊叹声……这些画面深深地烙印在我脑海中。

今年寒假,在妈妈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亲身体验了“转悠悠”的独特魅力。然而初次训练并不轻松,我因紧握绳索而双手发抖,额头渗出汗珠,目光始终不敢离开脚下。下来后,妈妈一边扶着我的肩膀,一边告诉我:“平视前方、放松呼吸、重心跟随旋转调整。”

为了让我更好地掌握技巧,这些天妈妈每天都会带我到训练场,从最基础的握绳站稳开始,一点点耐心地教导。经过不断训练,我已经能够站在上面随着绳索旋转。

听妈妈说,“转悠悠”技巧多样、表演优美,但也曾因表演难度大、传承人稀缺以及场地不足濒临失传。幸运的是,承德市已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并在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组建了专业表演队,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张腾扬采访整理)

第一次打火球

■ 陶佳俊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学生

伴随着嘹亮的号角声,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达斡尔族青年手持特制火球棒,在火光与人群间矫健穿梭。“快传球!这边!”我灵活地避开人群,将燃烧旺盛的火球高高抛起,又稳稳接住。

今年14岁的我,是达斡尔族人,来自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卧牛吐达斡尔族镇地房子村,目前就读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小时候就经常听家里长辈聊起达斡尔族的乌钦、达绣、打火球等非遗文化。加之我本身就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因此对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打火球尤为好奇。

这个假期,除了与家人团聚和复习功课以外,我还利用闲暇时间跟随长辈学习打火球。这种独特的球体源自桦树上自然硬化的白菌,外壳坚硬且内部中空,穿孔后注入松明,一经点燃便持续不熄,寓意着新的一年有更加红火的日子、更加美好的生活。爷爷告诉我,打火球不仅是达斡尔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运动,更是我们民族记忆中一颗闪耀的文化明珠。

寒假期间,每当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大地,达斡尔族人迎新春最传统的运动项目——打火球就要拉开序幕。打火球的比赛规则简单而有趣,通常选择平坦的草地或村中开阔的街道作为场地,两端各设一个球门,两队人数相等即可,以进球多者为胜。尽管开始时我屡屡失误,但在长辈们的鼓励和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技巧,每一次成功击打都让我兴奋不已。

现在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这段美好经历,并提议在班级内组织一次关于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介绍打火球的历史与魅力。虽然学校没有合适的场地,但我们可以用曲棍球作为替代,模拟打火球的情境。等到下个假期,我希望能邀请同学们到我的家乡做客,亲身体验真正的打火球,近距离感受达斡尔族的热情与文化。

(本报记者郭晓龙采访整理)

社会实践带孩子

■ 王允琪甘肃武威大学生

我是一名藏族学生,今年20岁,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读大三。从小我就对历史充满兴趣,上大学时,我选择了历史学专业。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我掌握了更多历史学知识。同时,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也想把所学带到家乡,为更多的孩子们服务。

我的家乡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祝”在藏语里称为“华锐”,意为“英雄部落”,这里有着浓郁的藏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我成长的摇篮,孩子们淳朴善良、热忱求知,渴望了解更大的世界、更长的历史。

于是,今年刚放寒假,我就返回家乡,参与社区爱心寒托班工作,把它作为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在寒托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密切合作,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课外辅导和安全看护。这些孩子的父母还在外地工作,平常陪伴和照顾孩子们的时间有限。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我和伙伴们从1月开始,提供共计22天的寒托班服务,我们轮流负责孩子的日常学习与活动,解答他们的问题。同时,我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拓宽知识面,从小培养历史兴趣,孩子们爱听,我讲得也更顺畅。

在寒托班的课程设置方面,我运用大学所学的课程设计技巧,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知识基础等特性,调整并优化了教育课程方案,注重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源于在校时的专业化训练,学校多次组织校内培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等,我次次参与。

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更为自己的志愿服务初心而自豪。在校期间,学校每年举行多次志愿服务培训,提供平台让我们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各类社会服务中。入学以来,我已参加志愿活动20余次。

开学后,我即将进入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通过这次寒托班,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实习经验,教学能力也不断提升。将来,做一名合格教师是我的追求,志愿服务也不会停下脚步。

(本报记者宋朝军采访整理)

机场实习忙春运

■ 保藏天津大学生

我是中国民航大学的在读学生,此次寒假实习恰逢春运,机场客流量激增。我在天津滨海机场值机处服务柜台,协助引导超规行李托运、服务特殊旅客。

一开始,同事先带我学习了机场规章与安全知识、值机基础流程,了解了旅客值机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服务特殊旅客的工作要点与服务规范,以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上岗后,我认真观察同事们在工作中的细节,对比自己的工作情况,不断学习改进。几天后我意识到,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关乎乘客出行满意度和舒适度,而每一处细节、流程又体现着工作的温度与效率。

在遇到特殊旅客值机时,我们用心倾听每一位旅客的特殊情况和具体需求,换位思考,站在旅客的角度考虑问题,耐心、细致、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需求。

比如无成人陪伴的儿童,我们要仔细核对儿童的身份信息、航班信息以及接送机人的联系方式,确保信息准确无误。12岁以下的小朋友要在随身携带的每件行李上粘贴标签,且需要在胸前标有姓名、联系方式等。等候送机期间,我们会时刻关照小朋友们的情绪,耐心照顾、安抚他们。对老年旅客与残疾旅客,我们会使用专用轮椅将他们送至安检处,安检过程中,协助安检人员完成对残疾旅客的检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通过安检,登机时,安排残疾旅客优先登机,并与机组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从同事的行为示范中,我理解了越是忙碌,越要保持耐心与从容,才能准确有效沟通,确保特殊旅客的交接工作无缝衔接;在旅客情绪激动时,先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大家情绪,再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旅客们解释航空规定与值机流程。

在繁忙的春运期间,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特殊旅客顺利完成值机手续,踏上返乡或外出旅程,很有成就感。接下来,我要将这次实习中的收获一一总结,并把它应用到学习和未来工作岗位中,在民航领域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龚相娟采访整理)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06日第12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