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仅两周,便对伊朗祭出“核弹级制裁”——要求伊朗石油出口归零,甚至扬言“若我被暗杀,美军将把伊朗从地图上抹掉”!这番狠话不仅让中东火药桶濒临爆炸,更暴露了美国对伊朗的“极限仇恨”。从暗杀苏莱曼尼到全面封锁石油出口,美伊关系为何恶化至此?这场“一滴油都不让卖”的绞杀战,背后藏着多少利益与算计?
特朗普的“石油绞索”早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8年,他就曾通过切断美元结算、威胁次级制裁等手段,将伊朗石油出口量从250万桶/日骤降至20万桶/日,仅剩1/10。
这一次,特朗普的制裁更加疯狂:美国国务卿明确警告,任何国家若继续购买伊朗石油,将被踢出美元结算体系;财政部授权对与伊朗能源交易的企业实施“穿透式打击”,甚至波及第三国银行和航运公司;英国、法国、德国已表态支持恢复对伊国际制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亲赴白宫,与特朗普密谋“削弱伊朗地区影响力”。
然而,伊朗早已不是“软柿子”。2024年伊朗石油出口收入达540亿美元,产量创2018年以来新高,日均出口量约140万桶。通过“影子舰队”、绕道第三国、加密货币结算等手段,伊朗成功规避美国制裁,甚至将60%浓缩铀储备提升至200公斤,距核武器门槛仅一步之遥。
特朗普的“悲壮表演”并非空穴来风。2020年,他下令无人机暗杀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引发伊朗全国反美浪潮,德黑兰誓言“血债血偿”。如今,特朗普再度炒作“暗杀风险”,实则为三个目的:转移国内矛盾、震慑中东盟友、为以色列铺路。
但这场“战争边缘游戏”风险极高:制裁令发布后,WTI原油从暴跌3%逆势反弹,日内波动超4美元/桶,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恐慌暴露无遗。能源智库ClearView指出,特朗普既想压制油价(需增产),又想制裁伊朗(减少供应),这种“精神分裂式策略”或导致三季度油价飙升至85美元/桶,加剧美国通胀。
面对特朗普的绞杀,伊朗早已备好“三板斧”:通过马来西亚、阿联酋等中转站,以折扣价向亚洲买家出售原油,甚至用黄金、加密货币结算;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显示,伊朗已囤积200公斤丰度60%的浓缩铀,理论上可制造4枚核弹;支持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红海油轮,用“封锁咽喉要道”反制美国制裁。
美国的致命弱点在于“既要又要”:若严格执行制裁,全球油价暴涨将重创美国消费者;若放任伊朗出口,则霸权威信扫地。欧盟、印度、土耳其等主要伊朗原油买家已明确反对单边制裁,中国更坚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特朗普的“归零制裁”看似凶猛,实则暴露美国三大困境:美元霸权松动,加密货币、区域本币结算加速“去美元化”,长臂管辖效力递减;盟友离心离德,欧洲不愿为美国利益买单,OPEC+拒绝配合增产稳油价;核扩散风险失控,若伊朗被逼至绝境,中东或将迎来首枚核弹。
正如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单边制裁解决不了问题,对话协商才是唯一出路。”当美国沉迷于“霸权幻觉”时,世界已经慢慢的转向多极平衡了。
你认为特朗普的“石油绞杀令”会成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