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80160
苏州市统计局2月5日消息,根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2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6.7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4008.3亿元,增长5.0%。
值得一提是的,该市去年实现社消零总额10043.7亿元,增速为4.8%,快于全国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254.9亿元,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88.8亿元,增长3.9%。
此外,苏州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24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40元,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46元,增长5.5%。
解读:随着苏州入围,我国已有7城入围“万亿消费俱乐部”,其余6城分别是上海、重庆、北京、广州、深圳、成都。苏州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年度社消零总额过万亿的普通地级市,其4.8%的社消零增速,在经济十强城市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武汉(5.3%)。
按照苏州发布的细分数据,促消费政策是其向上突破的关键助力之一——通过大力推进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苏州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2%,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57.4%;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7.2%。
此外,苏州去年的大动作还包括挖掘“演艺+”“赛事+”“会展+”等消费新热点。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共举办5000人以上规模演唱会65场,1000人以上规模演唱会90场,售票超8亿元,苏州演唱会的活跃程度居全国第五。
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民生。今年苏州政府工作报告将“突出扩容增效,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列为2025年十大重点工作首位,足见提振消费之于苏州发展的重要性所在。具体动作来看,今年苏州将继续优化补贴方式,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推动更多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
眼下,随着苏州“晋级”,经济十强城市中,还剩下杭州、武汉、南京三座城市等待“冲刺”,其中最接近万亿门槛的城市是南京,2024年社消零总额8552.75亿元,同比增长4.3%。按照南京此前公开的任务时间表,要在2025年实现社零总额突破万亿元。
#动向
广东“新春第一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主题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强调,广东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巩固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多措并举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
江苏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
新春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三个“一”,分别有助于提升江苏省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江苏省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江苏省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
2月5日,上海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在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等五个方面安排共58条任务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据悉,2018年以来,上海每年都在年初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此前已发布7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共实施1101项任务举措。
山东提出今年10项重点改革
2月5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列出今年重点实施的92项改革任务,并要求重点抓好10项重点改革,具体包括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深化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深化能源转型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深化城乡融合机制改革、深化制度型开放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我国新增26个国家物流枢纽
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称,已于近期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按照“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有进有退”的原则,新增廊坊商贸服务型、常州生产服务型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对部分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并对高质量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提出4方面要求,包括系统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功能提升、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集疏运体系等。
#声音
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发展冰雪经济纳入“十五五”相关规划
眼下,越来越多的冰雪“冷”资源激发经济“热”活力。未来,冰雪经济如何“四季常青”?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在新华社5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从规划、政策、资金等三方面支持冰雪经济发展,并积极推动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十五五”相关规划。
在彭福伟看来,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基础,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涵盖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综合经济体系。从依托冰雪资源“出圈”的“尔滨”,到借势“冬”风挖掘产业蓝海的四川,冰雪经济正在全国多地落地开花,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彭福伟表示,我国冰雪产业已基本形成冰雪制造业、冰雪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格局,东北、京津冀、西北已呈现冰雪经济“三足鼎立”的态势,冰雪经济促进相关业态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
#数读
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历年最低
据新华社消息,随着一系列举措发力显效,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呈稳步下降态势。最新统计核算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比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降至2006年正式建立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主要物流环节来看,2024年,运输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0.1个百分点。据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加快实施铁路货运网络工程和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力争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3.5%左右。
#放榜
春节档14城票房过亿,上海北京成都居前三
今年电影春节档成绩出炉。据国家电影局统计,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电影总票房高达95.1亿元,同比增长19%,并创下春节档电影票房史上的新高峰。与此同时,不少大城市也刷新了自己春节档票房的新纪录。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春节档,全国共有14个城市的总票房突破1亿元大关,比去年新增了3个。其中,上海以3.21亿元的票房居城市票房榜榜首,北京以3.03亿元票房,排名第二,成都2.18亿元票房居于第三位,这也是成都首次春节电影票房突破2亿元门槛。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的观影消费力也在不断提升。今年春节期间,全国三、四线城市的总票房达48.8亿元,占全国的51%。该比重已经比2019年上升了5%。这种消费力的增强,离不开县域影院供给的增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建的1036个电影院中,共计有725个坐落在三、四线城市,占比高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