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演进,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在战争胜负的天平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谁能在军事技术和装备建设上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主动。过去一年,全球兵器发展风起云涌:无人机深度嵌入战场,多代战斗机继续共存,舰艇发展趋向务实理性,导弹武器领域竞争激烈……《晚高峰观军情》推出系列节目《兵器》,盘点过去一年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回顾过去一年的导弹技术发展,邵永灵表示:高超声速导弹已成为各国竞相研发的重点。无论是军事强国,还是非国家行为体,都声称拥有了高超声速导弹,大有“遍地开花”的趋势。
“遍地开花”
资料图:俄罗斯米格-31战斗机挂载“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来源:澎湃新闻)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国在各型导弹的研发方面不断发力,技术创新持续推进,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装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军事观察员邵永灵回顾过去一年全球导弹发展的整体态势时指出,高超声速导弹是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无论是军事强国,还是非国家行为体,都声称拥有了高超声速导弹,大有“遍地开花”的趋势。
邵永灵:
俄罗斯的高超声速导弹阵容强大,包括“先锋”“匕首”“锆石”,以及令人震撼的“榛树”。作为传统的军事强国,俄罗斯拥有高超声速导弹很正常,但去年很多军事实力较弱的国家,甚至非国家行为体,如也门胡塞武装,也声称自己有了高超声速导弹。
美国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的研发曾遭遇挑战,但2024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暗鹰”高超声速导弹、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海克姆”,以及AGM-183A高超声速导弹,在试验阶段均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成果。
名不副实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2年5月28日,俄罗斯海军一艘护卫舰在巴伦支海发射“锆石”高超声速导弹(来源:参考消息)
为何一向以“高门槛”著称的高超声速导弹突然“遍地开花”了呢?对此,邵永灵表示,这主要归因于高超声速导弹研发路径的多样性。目前,主流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和采用助推滑翔技术。邵永灵特别指出,并非所有具备末端机动能力的导弹都能被归类为高超声速导弹。
邵永灵:
高超声速导弹有两种研发路径:一是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如俄罗斯的“锆石”导弹;二是使用助推滑翔技术,这也是多数国家所选择的路径。
事实上,高超声速导弹的研发门槛极高。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点火难度极大,好比在台风中点燃一根火柴;而助推滑翔技术同样不易,对弹体材料的要求极高。
因此,也门胡塞武装和伊朗是否真正掌握高超声速导弹研制技术,尚存疑问。因为并非所有具备末端机动能力的导弹都能被归类为高超声速导弹。
“矛”先“盾”后
资料图:部署在美国夏威夷的“宙斯盾”反导系统(来源:央视新闻)
目前,高超声速导弹因其独特的飞行轨迹和空域特性,使得传统反导系统在发现、预警、跟踪和拦截上都面临巨大挑战。邵永灵认为,高超声速导弹的优势并非不可撼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防御系统的能力建设水平也将得到快速提升。
邵永灵:
目前,在实际作战中,高超声速导弹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针对其预警与跟踪系统的研发工作也在进行,即在低轨道卫星组网。美国就有一个多域传感器网络计划,旨在将数百颗卫星组网,以实现对地球上导弹发射的侦察与捕捉。
因此,攻防之间的时间差确实存在,但军事大国绝不会容忍这种时间差长期存在。
突防能力仍是重点
资料图:美国AGM-183A高超声速导弹进行风洞测试(来源:中国国防报)
在谈到未来导弹发展趋势时,邵永灵认为,高超声速导弹研发的兴盛并不代表导弹的整体发展方向。由于成本高昂、实战使用率低等因素,高超声速导弹更适用于对关键目标的打击。未来,导弹的研发将更加注重突防能力、智能化水平以及隐身性能的提升。
邵永灵:
从过去到现在,导弹发展的一条核心趋势始终未变,即增强导弹的突防能力。未来,无论是应用隐身技术还是人工智能技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导弹的突防能力。因此,在持续增强突防能力的同时,不断降低成本,这才是导弹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转载自公众微信号:央广军事
2月13日
晚19点~21点
2025《航空知识》《问天少年》订阅开启!
官方渠道,每期全国最快发出
双刊含赠约六一折!
开播下单还有机会获得神秘好礼!
↓直播预约入口↓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