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农耕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灌溉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依托北京市母亲河永定河而建,所在地区的人类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文明,而灌溉工程可追溯到辽代。

门头沟区的灌溉渠道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兴旺于清代。作为北京的后花园,门头沟区承担着首都文化建设的重任,是首都灌溉工程保存较为完好且历史悠久的重要灌溉工程代表,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有着新时代新坐标的期望。

传承古人智慧,百年岁月依旧发挥灌溉功能

目前,门头沟区依旧在用的古渠道包括公益沟灌渠、付家台灌渠、丁家滩灌渠、城龙灌渠。

付家台灌渠,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是门头沟唯一一个村民自发组织建设的灌溉渠道,历经两次失败最终修成,是门头沟民间集资建渠解决灌溉问题的典型代表。


丁家滩灌渠,始建于清朝光绪八年,据清《续行水金鉴·永定河志》记载,自清光绪八年四月初六始至次年春,王德榜率其部下游击将军龙定秦、总兵何建威、副将谭振之、游击将军萧文德、游击将军张占魁,在丁家滩村“伐石建坝,碎石烧灰,庶费省工坚而收实效”。


公益沟灌渠,其挖成年代没有留下碑志史料记载,据村里老人描述其应建在明清时期,当时,全村老百姓通力合作,有地的出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同出资,共同开挖,共同管理,共同受益,所以,称为公益沟。公益沟灌渠在历史上曾兼顾过窑厂供水、生活供水及灌溉用水的多种功能,至今其灌溉功能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依旧还发挥灌溉作用的渠道外,门头沟区还有一条重要的古渠道——三家店灌渠,古称兴隆坝。虽然,因城市建设三家店灌渠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在北京乃至中国都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家店灌渠,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年(1342年),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农民水利协会灌溉渠道。它兼具了高效引水和工程安全的引水口设计,被称为永定河上的古代水利工程活化石。其排沙排水双重作用的灌排一体设计,能够有效缓解灌溉中永定河泥沙含量大的问题。同时,三家店灌渠在设计中还构建了有效的防洪排水系统,当永定河洪水发生时,可通过三道排水闸起到疏解主干渠洪水的作用,实现灌渠范围内基本没有旱涝之患。三家店灌渠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就地取材,淤地造田数千亩,经过数百年淤灌,沙石滩变成了肥沃良田。

弘扬水文化,保护与利用灌溉遗产

门头沟区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和京西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全力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发展思路。

门头沟区沿岸村庄引永定河的浑水浇灌,“化沙碛为膏腴”,众多旅游胜地,如潭柘寺景区、戒台寺景区、京西古道景区、莲石湖湿地公园等,尽享淤地之利。作为灌溉工程的古渠既是水利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见证,也将是门头沟文化旅游资源新的亮点。

2014年我国启动了世界灌溉遗产申报工作,目前已有38处工程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我国不断地推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工作,向世界展示中国璀璨的农耕文明、灌溉文明的同时,也为保护传承灌溉工程遗产提供了更大的契机。

看看邻居们都在团什么?

■说明:本文由家住门头沟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来源:门头沟水务

■本号法律顾问:北京市恒略律师事务所,咨询微信:jwbei2

关注家住门头沟

看门头沟大事小情,搜周边吃喝玩乐!

=======门头沟的邻友圈!=======

商务微信:jiasupao201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