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结束,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外国领导人就来了,他就是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

2025年对中国外交来说,真的有太多事情要办:特朗普2.0和关税冲击、调解俄乌冲突、中欧关系、巴以问题……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但新年开局的首次主场外交,我们接待的是邻国吉尔吉斯斯坦的总统——足见我们对中亚后方的重视程度。

说到吉尔吉斯斯坦,自然绕不开中吉乌铁路。去年12月17日,延宕25年的中吉乌铁路终于开工,计划工期6年,项目在吉国境内施工难度最大。

在这次最高层会晤中,两国领导人也都提到了这条肩负了中国25年期待的铁路。中方指出,要全面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中吉乌铁路;同步推进既有口岸现代化改造,开通更多客货运航班,为两国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提供更多便利。


【要全面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中吉乌铁路】


扎帕罗夫则表示,愿同中方建设好中吉乌铁路这条“钢铁丝路”,推进产业、投资、贸易等各领域合作。

中吉乌铁路东起新疆喀什,经吉尔吉斯斯坦后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路建成后还可向西亚、南亚和欧洲延伸,极大促进欧亚大陆内部的互联互通。

而由于这条铁路全程绕过俄罗斯,所以莫斯科对该项目的态度长期是暗中反对。加上吉国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导致这条铁路自1997年签署备忘录以来,一直无法顺利开工。直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扎帕罗夫再次找上普京,一顿劝说之后,后者才同意松口。


【中吉乌铁路东起新疆喀什,经吉尔吉斯斯坦后进入乌境内】


在这整整25年的过程中,吉国换了整整7届总统。直到2021年1月扎帕罗夫上台后,吉国政坛才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而政治稳定,自然带来的就是经济项目的稳定。

视角回到现在。或许是一种巧合,就在吉国总统登门拜访,双方讨论中吉乌铁路相关事宜的不久前,发生了中欧班列被俄罗斯查扣的事情。

关于此事的细节,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无论这件事后续会有怎样的发展,它都无疑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中欧之间的陆地交通线,不能过于依赖过境某一两个国家。

目前中欧班列的大部分线路都是途经俄罗斯,走传统的亚欧大陆桥。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过去近14年俄罗斯通过收取过境费、提供物流服务等方式,从中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甚至可以说“躺着数钱”。


【中欧班列的大部分线路都是途经俄罗斯,走传统的亚欧大陆桥】


但现在发生了这种不愉快的事,北方邻国以所谓防止“敏感商品”流入欧洲为名,导致我国企业利益受损。

不过幸运的是,中方对此早已提前进行了相关布局。无论是中吉乌铁路,还是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的“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都是全程绕开俄罗斯,以中亚为桥梁,将中国和欧洲、中东连接在一起——未来如果印度愿意的话,我们当然也可以南下连接印度,只不过现在不太可能。

当然,地理上绕开俄罗斯只是初级阶段。铁路等基础设施只是一个支点,我们要撬动的是整个中亚,通过打破中亚地区没有出海口的地理局限,帮助中亚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


【跟俄、美不同,我们从不要求,也不需要中亚国家“倒向”中国】


一些只会看地缘政治的所谓俄罗斯“政治专家”认为,中国希望“取代”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让地区国家“倒向”自己。他们只是把自己的那套处事逻辑用在了其他国家身上,但其实完全是偏离事实。

跟俄罗斯、美国不同,我们从不要求,也不需要中亚国家“倒向”中国。实际上,中亚国家越能融入全球化,融入全球产业链,而不是局限于莫斯科控制下的传统地区框架,就对我们越有利。

中亚地区为什么一直发展不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未能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摆脱不了过去的阴影。

苏联时期就有所谓的“有限主权论”,即各加盟共和国主权是有限的,要让位于苏联的利益。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虽然一个个都独立了,但依然难以摆脱莫斯科的强大影响力,同时大量人才和资源被俄罗斯“虹吸”。

俄乌冲突的爆发,让中亚各国看到了“老大哥”的外强中干和不稳定性,很大程度也削弱了莫斯科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现在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加强中亚地区的经济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逐步增强中亚国家的自主选择权。

让运往欧洲的货物能够绕过俄罗斯,走其他线路,这是我们的自主选择权;而中亚国家未来也应该拥有这样的自主选择权,完全从“俄罗斯后院”到“欧亚大陆枢纽”的转型,而中吉乌铁路的建成,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这一进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