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农历大年初六,在万达广场4楼的影院销售台前,谭翔升正忙个不停。
谭翔升是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家住平顶山卫东区鸿鹰街道大营村。“寒假刚一开始,我就在河南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注册,并关注了卫东共青团的微信公众号,时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最终决定到万达影院进行社会实践。”谭翔升说。
在谭翔升看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能分担家庭经济压力,更能增加阅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生活。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答父母、报效国家。”谭翔升懂事地说。
去年底召开的卫东区委九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该区将突出“创新活力区、生态功能区、生活服务区”定位,坚持城市建管、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一体推进,打造有形态、有活力、有神韵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样板区。“打造样板区,就要把准青年消费习惯和特点,规划打造一批青年街区、青年集市,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青年是城市活力之源。寒假到来之前,共青团卫东区委就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了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岗位征集活动,得到了辖区各街道、区委各部委、区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的热烈响应,共征集政务实践、企业实践、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等岗位178个,报名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则达到了692人次。
河南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张婉琳家住国税局家属院,寒假期间在卫东区政务服务大厅引导员岗位进行社会实践。“面对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我学会了用耐心化解焦虑、用专业知识解答疑问,更在一次次服务中感受到了被需要的价值。当群众因我的指引少走弯路,或因一句细致的解答舒展眉头时,我深刻体会到,点滴服务背后传递着城市的温度与效率。”张婉琳深有感触地说,青年参与城市发展可以始于身边小事,让青年在实践中找到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的共鸣点,当更多青年躬身力行、主动担当时,城市才能真正成为滋养梦想、激发活力的成长热土。
“这次活动效果特别明显,大学生心系家乡发展、服务家乡建设的意识特别强烈,很多参加实践的学子都表达了毕业后回归家乡的愿望,为卫东区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样板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共青团卫东区委书记柳向乐说。(来源:平顶山市卫东区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朱江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