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影春节档落下帷幕,虽然人次和票房都创了新高,但结果并不是皆大欢喜——《哪吒2》一家独大,《唐探1900》的票房也可圈可点,春节档最稳定选手《熊出没》今年被《哪吒》分流成绩不佳,剩下几部电影基本都注定亏钱结局。

一些变化值得关注,这些变化看似是今年春节档出现的新数据,但其实是过去多年来互联网与电影行业发展、观众快速成长带来的结果。

1.今年没有逆袭,以往要两三天甚至一周才慢慢发酵的口碑,今年春节半天时间就直接定型,谁好谁坏在大年初一下午就见了分晓。

原因很简单,互联网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加速且放大了口碑效应,中午十二点前,精明的观众就从朋友圈和抖音上知道了谁好看谁不好看并且做出选择。

基于此,《哪吒2》的票房成绩每天连续走高,这在以前从未见过,这也为以后的春节档打下了样本:靠营销和买票房打出的预售优势,时间会越来越短。以后的春节档,口碑定天下。


2.今年我们能看到电影的营销宣传越来越没用,甚至副作用越来越大。KOL的话没人信了,大家都信KOC。

《蛟龙行动》上映前的“机密营销”不知道是什么天才想出来的鬼点子,观众看完直接感觉被侮辱智商,留言“这么机密就不应该上映”“我怕我看完涉密了”,败了一大波观众缘。

票房不佳后,于老板带着演员又是卖惨又是攻击所谓的“黑粉”,在电影院高呼“要公平”。在2025年还去指责观众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它只会加速让路人远离这部电影。

任何电影都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豆瓣9.7分的电影也会有不喜欢的人找出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竞争对手间互黑也不是只有一家在做。当下档期决定票房的核心因素就是影片质量,你当着我面喊“要公平”,我真想当着你面喊“要好电影不要傻X营销”——现在的电影观众远比十年前要成熟,建议电影圈的老玩家们都上上网,至少知道现在的主流中青年网民都在看什么说什么,不要玩尬的,不要自我感动,不要攻击观众,不要攻击观众,不要攻击观众。

另一部票房不及预期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在上映前后投放非常密集,但是仅凭一些大V的尬吹完全扭转不了口碑, 电影圈连续多年的过度营销之后,KOL的话已经没人信了。(关联阅读:)

今年吹《射雕》的,尤其在B站这种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你能看到大量的观众留言“取关”、“恰烂钱”。现在的观众被KOL骗得多了,都不敢信大V说的话,大家都信朋友圈里的KOC,问题是KOC很难被集体公关营销,核心还是影片质量。考虑到春节档口碑发酵的速度,我建议以后电影公司把营销的钱花在剧本和拍摄、后期上。



另外粉丝群体也是把双刃剑,虽然能在前期贡献票房,但是一些过度行为会让路人反感,尤其是到处引战差评这种行为。如果影片质量不佳,反而更不利于之后的票房走势。现在已经不是10年前了,对于一部电影,影片质量好,流量能锦上添花,影片质量不行,流量无法雪中送炭,反而可能被粉丝带着“落井下石”。

  1. 3. 春节档以后不会再是一个“来了就有”的档期。

七八年前我曾有过疑问,一些电影明明品质尚可,为何非要和七八个电影挤在春节档。发行老炮告诉我,档期人流大,热闹,一些电影可能会被大盘带上去。过去一些年份,我们的确能看到影片口碑不佳但是在春节档反而票房不错的情况,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一直稳定的《熊出没》因为同是动画电影今年甚至被《哪吒2》吸去了不少票房,如果换一个相对弱一点的档期,《熊出没》的成绩大概率是好过现在的。

在春节档这种口碑容易被放大的档期,如果各自优秀,那么大盘或许会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有质量和口碑上的差异,那头部效应未来一定会越来越明显。

  1. 4.《唐探1900》口碑并不高,但是票房并不差。

《唐探1900》在互联网上口碑略有分化,尤其在豆瓣,仅仅是刚及格的作品。但这是一部非常讨好中国当下主流电影观众群体的电影——中国有六成观众一年只进一次电影院,其中很多就发生在春节。这群人基本都不是影迷,对电影的审美没有那么高的逼格,但是也能分得出好坏。他们没有互联网上的影响力,看完电影后也不会在豆瓣打分,但是他们会在朋友圈或者抖音产生小范围的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大V或者影迷口中《唐探1900》卖弄了太多小聪明甚至“很烂”,但是中国观众,尤其春节期间的中国观众,仍然会为这样的作品买单。

实话实说中国的电影市场需要这样的作品,陈思诚是个很聪明的商人,但是我仍然诚挚的希望他赚钱赚够了之后能花心思去搞两部好电影。

5. 重新理解IP。

前几年趁着资本热度的时候,电影圈到处都在吹“IP”吹衍生品,一方面到处找各种作品翻拍,另一方面出个电影就往T恤杯子上印照片。彼时我说很多影视公司对IP的理解有误,认为有明星有点名气就是“IP”。但是对于文化内容产业来说,只有和观众能产生持续情感链接的才能叫“IP”。

今年春节档我们可以看到几家影视公司对“IP”探索的一些成果。陈思诚靠着王宝强和刘昊然的讨喜形象以及稳定的喜剧内容输出,把《唐探》做成了一个喜剧的内容“IP”,包括剧集和漫画等内容上都有输出。其优势是在内容上逐渐产生了可信赖的口碑,缺点是多元变现路径较少,很难像漫威那样去卖衍生品。

《熊出没》则在过去几年打赢了喜羊羊,坐稳了低龄受众的第一把交椅。其在内容创作上稳定,衍生品也有一定想象空间,缺点是低龄化,这个IP无法像漫威一样向全年龄层兜售。

《哪吒》目前来看是最有希望实现全年龄向的IP,连续两部高质量电影都产生了极大的商业价值,衍生品也有各种非常讨喜的形象可供开发。可惜目前《哪吒》系列需要的是团队作战,能稳定持续推出高质量作品,不能只靠饺子一个人五年一部来磨作品,那样也做不成IP。

  1. 6.只要东西够好,没人在乎票价贵不贵。

《哪吒2》的平均票价都50块了,但是大家还是排队进电影院看。只要你提供的产品够好,没人在乎电影票是不是贵那二三十块钱。你给大家看《749局》《射雕》,20块都贵。电影是艺术品,更是商品,只要产品和服务好,大家收获到了情绪价值,价格就不是问题。

春节档票房创下了新高,但是并不意味着今年的电影市场高枕无忧。电影面临的竞争压力比以前只多不少,观众成熟速度远超中国电影的成长速度,像《盗墓笔记》《爱情公寓》那种弄个IP凑几个明星的不及格电影卖10亿票房,以后不会出现了。建议各大电影公司老板都从灯红酒绿中探出头,多去看看年轻人和互联网,认真了解一下大家想看什么,爱看什么。

尊重观众,做好电影,少搞歪门邪道是电影行业的唯一出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