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近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出于“国家安全”考量,全面禁止政府设备使用中国大语言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服务。这个决定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澳大利亚内政部长伯克在声明中强调,此举基于风险评估,并非针对任何特定国家,目的是保护政府系统免受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澳大利亚政府网络安全特使查尔顿也指出,用户在使用DeepSeek时上传的信息可能面临保护不足的风险,甚至可能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



然而,背后的真相却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得多。自澳大利亚宣布这一禁令以来,其背后涉及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因素已经逐渐浮出水面。表面上,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由,似乎是在为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谨慎措施,但实际上,这一行动可能隐藏了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角逐与技术霸权的博弈。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澳大利亚这一决定并非孤立的行为。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的态度愈发强硬,尤其是在5G技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美国先是对华为实施禁令,限制其参与全球5G网络建设,随即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澳大利亚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此次针对DeepSeek的禁令,恰恰反映出澳大利亚在全球科技博弈中的立场,以及其在西方阵营中的角色定位。

更重要的是,DeepSeek作为一款中国研发的大语言模型,正代表着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牵动着国家安全、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多重因素。中国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突破,已经引发了西方国家的高度警惕。澳大利亚此举,显然是在与美国等西方盟友保持一致,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然而,澳大利亚政府的担忧是否真的源自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抑或是一种基于技术竞争的政治操作?从其对DeepSeek的具体评估来看,禁令的理由似乎并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澳大利亚政府强调DeepSeek的“不可接受的风险”,尤其是与用户信息的保护和恶意软件的威胁相关。这种对技术的指责,毫无疑问会引起一些质疑。毕竟,现如今,几乎所有技术平台都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包括西方国家自家的科技巨头。若将所有潜在的风险都归咎于中国技术,这无疑是一种政治化的操作,更多的是站在地缘政治对抗的角度来理解。

实际上,澳大利亚的禁令背后,更多的是其自身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焦虑。作为一个中等规模的经济体,澳大利亚依赖于与大国的贸易往来,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日益紧密。然而,在美国对华强硬政策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的立场逐渐发生了变化。为了维护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澳大利亚在关键问题上必须向美国靠拢。此次禁令,显然是澳大利亚在对抗中国科技崛起过程中采取的战略性措施。

但从全球视角来看,技术禁令无论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出于政治动机,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5G技术的建设,还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各国都需要在合作中共享经验与技术,推动全球科技进步。而单纯的“禁用”行为,只会让全球科技分裂成不同的阵营,最终损害的是全人类共同的科技利益。



我们不禁要问,澳大利亚的这一决定,真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家安全吗?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DeepSeek的技术本身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具威胁性。尤其是在全球互联网信息流动如此频繁的背景下,任何技术的使用都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澳大利亚的举措,更像是一种政治信号,向全球展示其在国际博弈中的立场,而非真正出于对安全的关注。

此外,澳大利亚对中国技术的排斥,也反映了当前国际局势中的科技冷战趋势。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突破,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全球技术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对策,中国很可能在未来的科技竞赛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西方国家将中国技术排除在外,甚至通过各种技术壁垒限制中国的参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然而,这种技术封锁和排斥,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全球科技发展而言,都充满了风险。技术的进步不应被政治化,全球化的科技合作才是推动创新的关键。科技的边界应该是无国界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技术的飞跃,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如果每个国家都仅仅从自身的政治利益出发,而非从全球发展大局出发,全球科技将会陷入分裂与停滞。

澳大利亚的禁令,不仅是对中国技术的排斥,更是全球科技合作面临的一次警示。未来的科技竞争,不应是单纯的对抗,而是各国在合作中共同进步的过程。只有摆脱政治因素的干扰,全球才能迎来真正的科技创新新时代。而澳大利亚此次的决定,或许只能为全球科技分裂埋下隐患,给各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