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坡上,有个叫高岗的,大背头,走路带风,眼神锐利,活脱脱一副旧时代企业家的模样。

但在半个世纪前,这样的他,可是潮得很。

别看他不是明星大腕,却能在共和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一句话就能改写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1、勇士。

高岗,一九零五年生于陕西榆林的一个小村庄,家里穷得响叮当。

可他骨子里那股子坚韧和豪爽,就像是黄土高原上的风沙,吹不散,磨不灭。

小时候,他就是孩子王,调皮捣蛋,老师和家长都拿他没办法。

虽说念的书不多,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识几个字,已经算是文化人了。

一九二六年,白色恐怖笼罩大地,二十一岁的高岗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他在国民党的西北部队里搞兵运,秘密发动起义,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亲眼看着战友们倒在血泊中。

但他没退缩,反而越战越勇,最终成了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那些年,他经历了太多生死考验,每一次都像是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可每当夜深人静,回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高岗的心就像被黄土高原的风沙割过一般,疼得厉害。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

就在高岗即将登上人生巅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

但他的一生,依旧波澜壮阔,足以让那些所谓的权贵们羞愧难当。

2、大戏。

高岗的人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

早年,高岗不过是个贫农,既没关系也没门路,谁也不会想到他能有啥出息。

但他心里有股子倔劲儿,硬是从一无所有,打拼成了西北根据地的第三号人物,这可是红色革命史上的励志传奇啊!

那时候,想出头可不容易,不像现在,有个好出身就能吃香喝辣。

那时候得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高岗就吃了不少苦,喝西北风、面对敌人的刺刀、听子弹在耳边嗖嗖飞,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他的胆子大,腿也快,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但光有实力还不行,运气也很重要。

高岗就赶上了好运气,每次都能死里逃生。

有一次,他正和敌人周旋呢,一颗子弹嗖地飞过来,差点儿就要了他的命。

可那颗子弹偏偏打了个偏,高岗就这么躲过了一劫。

人们都说,高岗这辈子,运气好得让人眼红。

但运气这玩意儿,到底是啥呢?

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

3、命运。

一九三三年,高岗接到任务,要去陕西耀县找一位叫王泰吉的同志。

这王泰吉,也是陕西人,比高岗小一岁,黄埔军校出身,大革命失败后参加过不少起义,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现在,他正带着人在耀县起义,建立义勇军呢。

高岗一到耀县,就和王泰吉碰了头,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干革命。

那时候,在陕西省委工作,那可是高风险职业,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脑袋。

高岗虽然心里清楚,但革命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七月二十八号这天,高岗和陕西省委的主要领导杜衡、萧章、贾拓夫等人,在西安东大街骡马市的福盛楼饭馆吃饭。

说是吃饭,其实还是开会,讨论革命暴动的事儿。

“咱们得好好计划一下,这次暴动,得让敌人知道咱们的厉害!”杜衡激动地拍着桌子。

“对,得让他们知道,咱们不是好惹的!”高岗也附和道。

然而,世事难料。

就在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叛徒陈建文带着一帮国民党特务闯了进来。

杜衡、萧章刚一出门,就被逮捕了。

省委领导,瞬间成了阶下囚。

这就是震惊一时的“福盛楼事件”。

按常理,高岗也应该被捕,然后坐牢、杀头,最后弄个烈士名号啥的。

但运气这东西,就是这么神奇。

高岗那天出门晚了一点点,就这么一点点,救了他的命。

当杜衡等人在前门被抓时,高岗从后门溜了,逃得一命。

逃出福盛楼后,高岗心里五味杂陈。

他既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又为杜衡等人的被捕感到难过。

但革命还得继续,他不能就这么消沉下去。

于是,他代表省委去了陕甘边,帮助恢复二十六军,捞取了一笔政治资本。

人们都说,高岗这人,运气就是好,连老天爷都帮他。

但我们要明白,运气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实力和信念。

运气这东西,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我们不能全靠它,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未来。

4、奇迹。

在陕北那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革命的火种从未熄灭。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根据地。

那时,整个红色根据地都陷入了左倾的漩涡,忙着清理所谓的“右派”,陕北的革命根据地也没能幸免。

中央派来了一位名叫朱理治的钦差大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因为革命被捕入狱,又因为革命将别人逮捕入狱。

这次,他带着中央的任务来到了陕北——肃清右派。

一到陕北,他便雷厉风行地开始行动,先是把周围该抓的抓、该杀的杀,然后又把远在陕甘边打仗的刘志丹和高岗从前线弄回来,关了起来进行审理。

赵启民,时任七十八师参谋主任,亲身经历了这场肃反的恐怖。

他被引进一个窑洞,突然上来几个人缴了他的枪,接着搜身并给他戴上了一个布筒式的面罩,只露出两个眼睛。

他被送到另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窑洞,一脚踩到了骑兵团政委高棉纯的身上。

“谁呀?”高棉纯问。

“棉纯,你早来了。”赵启民回答。

“我也才来不久。”高棉纯说。

八十一师参谋主任任浪花赶紧说:“快坐下,不要说话。”

可这几句对话却让他们挨了一顿鞭子,他们这才知道这里不准说话。

赵启民、高棉纯和任浪花被押送到瓦窑堡的途中,既不准他们相互讲话,更不准他们向群众讲话。

押送他们的同志骂他们是“右派”、“反革命”,对群众说他们是东北军的军官。

因为头上戴着面罩,群众真的把他们当成了东北军军官看待,不时有人向他们做宣传工作,搞得他们啼笑皆非。

到了瓦窑堡,他们被关在监狱里,看管之严厉难以用笔墨形容。

连站起来伸伸腰、睡觉时翻个身都要报告,否则就是一顿毒打,诬陷他们要逃跑。

估计高岗被关押期间也品尝过不少“惩罚”。

和高岗、刘志丹关在一起的还有习仲勋,他当时也是陕北根据地的领导人。

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抓人审讯可以是“听说”和“如果”,处决也可以是“听说”和“如果”。

就在这种精神的指示下,两百多名西北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杀害,弃尸荒野,而且杀戮没有停止的意思。

眼看高岗同志就要再次为革命牺牲,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时候,运气再一次出现了。

长征中的党中央从报纸上看到陕北有红军,于是来到了陕北。

此时的实际掌权者是毛泽东,而此次肃反正是毛泽东的政敌搞的。

于是,毛泽东一声令下:“刀下留人!”

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人在鬼门关前面徘徊了一段时间之后,奇迹般地生还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毛泽东不仅救了高岗的命,还让高岗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没有毛泽东的栽培和提拔,高岗不可能有后来的辉煌腾达。

就这样,高岗靠着实力和运气,一步步走到了“西北王”的位置。

后来,他又去了东北,照样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东北王”。

两个“王”字头衔,足以让他骄傲一辈子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