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各地迎来了返程高峰,不少人已经陆续踏上返程。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纷纷晒出了返程实况,在这股返程大潮中,抢票软件及其所谓的“加速包”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不少乘客因一票难求,转而寄希望于这些加速包,希望通过支付额外费用来增加购票的成功率。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抢票加速包并非新鲜事物。这些加速包通常声称,通过支付额外的费用,可以提升抢票的成功率,有的平台甚至将加速包分为多个等级,等级越高,抢票成功率据称也越高。
据央视新闻《新闻1+1》报道,12306回应称,平台所谓的“加速包”其实是忽悠旅客的一个噱头,实际上加钱不加钱速度都一样。
抢票加速包的存在,本质上是对乘客购票焦虑的一种利用。春运期间,车票供需矛盾突出,而抢票软件、加速包,正是抓住了乘客的这种焦虑心理,将“一票难求”当作商机,通过制造附加服务来谋取利益,制造一种“只要付费就能提高成功率”的错觉,来吸引用户付费。然而,这种商业模式不仅缺乏透明度,也涉嫌误导消费者。在不少情况下,乘客支付了加速包费用,却依然无法成功购票,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不仅如此,这些所谓的“加速包”,非但没给旅客带来便利,反而引发了一系列购票乱象,让购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监管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监管部门需加强对抢票软件及相关平台的监管力度,打击各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提高平台违规成本。同时,也应推动铁路、航空等交通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购票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购票难的问题。对于乘客而言,也应保持理性,不盲目相信抢票加速包等所谓的“捷径”,应通过正规渠道购票,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上游新闻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