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北京市昌平区1月6日至2月28日为市民提供惠民折扣雪票1万余张;2025年成都市第六届冰雪运动季启幕,并在全国首创“冰雪场馆开放日”;“山东首届冰雪消费季”启动,冰雪美食促消费活动、冰雪旅游促消费活动、冰雪运动促消费活动、冰雪娱乐促消费活动迸发冰雪消费活力;黑龙江省“百万青少年冰雪季”燃情启幕……2025年春节假期,以冰雪为主题的各类活动“火”遍大江南北。冰雪经济成为冬天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积极发展冰雪经济是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5年重要工作之一。近期,各地“两会”陆续召开。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北京、河北等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冰雪经济。“专业运动+大众娱乐”与“北上南进+主客共享”,持续创造更多新颖的冬季旅游体验。从“冷资源”到“热经济”,冰雪消费持续迸发新活力。
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品质的提升,日益满足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202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冬奥之城·冰雪长城”“晋美冰雪·古建瑰宝”“相约北疆·乐享雪原”“欢乐冰雪·冬韵辽宁”“梦幻冰雪·‘吉’致世界”“大美龙江·运动冰雪”“冬游中原·老家河南”“知音湖北·南国冰雪”“巴渝雪韵·梦幻之旅”“蜀山冰雪·安逸四川”“冬韵陕西·雪泉共舞”“大美新疆·北疆雪谷”等12条线路为2024—2025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中国气象局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10条全国冰雪旅游路线和26个今冬避寒康养好去处。与此同时,“冰雪+”成为点燃经济的新引擎,例如,山西柳林用“冰雪+”助力乡村旅游“热”、宁夏推出“冰雪+非遗”系列活动等。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多维度的冰雪休闲体验,促进了冰雪旅游消费。
冰雪消费给冰雪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15个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冰雪经济还催生出“滑雪巡救员”“雪道规划师”等新职业。随着雪场搜索热度增长,快手、美团、小红书等电商平台纷纷抢抓冰雪消费新机遇。由于春运叠加冰雪节、亚冬会,今年1月5日到2月22日,南航在黑龙江投入航班总量预计将超过6700班。“金融+文旅”成为一些银行支持冰雪经济的有力场景。工商银行河北张家口分行创新推出“金融+文旅”的服务模式,精准对接滑雪场、民宿、特色餐饮等冰雪旅游相关小微客户。冰雪经济活力显现,冰雪产业链企业的竞逐异常激烈。企业加快创新,将推动冰雪产业持续提质升级。
“小雪花”成就“大产业”。我国冰雪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24年10月,《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从最初的2700亿元迅速扩张到2023年的8900亿元。其预计2024年产业规模将达到9700亿元,并在202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冰雪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要持续推动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冰雪经济活力。冰雪消费的季节性强、一些地区冰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冰雪产业链部分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冰雪+”新模式新业态需要加快培育等是冰雪经济的短板。冰雪产业要加快全产业链创新,例如,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赋能冰雪装备器材,赋予冰雪运动爱好者更好的运动体验;开发更多多元化的产品,创新冰雪体验的场景;着力提升冰雪旅游服务品质等。通过持续增强冰雪经济的向“新”力,把冰雪爱好的人气“流量”更好转化为为经济的“增量”。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