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打烊”、暖才“不降温”。刚刚过去的春节,安徽不只有年的热闹,更有“引才汇智”的温暖脚印。

  春节回安徽,刚进家门,就收到邻居送来的一份邀请函:枞阳县新春返乡人才恳谈会。

  1月31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三,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当中时,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就邀请百余名在外工作和创业的枞阳籍优秀人才、成功人士、各界精英代表汇聚一堂,召开了一场关于创业、兴业的会议。畅叙乡情,共谋发展。县委书记出席会议,既盘点家乡发展,更表达对广大乡友奉献和支持家乡发展的期待。

  也许有人会问,大过年的,开这个“会”,有必要吗?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广大乡友走出去打拼,或是回乡创业,家乡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是最可靠、最亲近的“后援团”“娘家人”。反过来,一个快速发展的安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的“反哺”。

  吸引人才“反哺”家乡,就要筑好优秀人才“反哺巢”。利用春节期间在外人才集中探亲时机,安徽各地抓住机会召开返乡人才恳谈会,为人才流动搭建桥梁,这样的做法很务实,也反应出安徽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

  事实上,在安徽多地,利用春节前夕或节日期间,纷纷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返乡人才相关会议,在共话桑梓情谊中沟通情感、汇聚人才力量。黄山市召开黄山籍旅外专家人才、在黄高层次人才、异地商会负责人及企业家代表新春恳谈会,安庆市宿松县复兴镇召开2025年春节返乡人士代表“双招双引·共谋发展”交流座谈会……一场场聚焦人才的座谈交流密集展开,拉近着游子与家乡的距离,搭建出人才“回流”家乡的桥梁。

  吸引人才“反哺”家乡,不能光打“感情牌”,空间和机遇是人才最为看重的。今天的安徽,人才的“磁吸力”更强,用发展的机遇、未来的空间吸引人才,安徽更具自信和底气。经济不断攀新高、科技挺进“无人区”、汽车产业轰出“推背感”、现代化农业挑稳“金扁担”、“徽风皖韵”展现新气象……千行百业、各个维度渐入佳境。政府搭台,人才唱“主角”,“想回安徽发展”,深得共鸣!正是靠着这种“双向奔赴”,安徽在追赶、领跑的赛道上持续“自我刷新”。

  宏大的发展命题,总有解题的突破口。而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发展的总抓手。持续推动安徽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聚集,为各行各业、城乡大地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归根到底要靠人才撑腰,不失时机做好“人才引育”的功课。筑牢人才高地,今天的安徽,已连续多年成为人口净流入省份。

  春节期间就进入工作状态,为家乡发展吸引人才、汇聚智慧,这样的姿态,正是干事创业所需要的,也是一个地方精气神的具象表达。

  什么是现代化美好安徽?从不同的角度去构想,呈现的画面自然不同。不论怎样擘画“未来图”,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始终是共性支撑,“人才兴皖”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道理。

  这便需要,全省上下要把省两会明确的“深入实施人才兴皖工程”等部署细化、实化、具体化,持续深化“人才安徽行”等系列活动,加快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人才分类评价、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改革,真正为人才给予最高礼遇、提供最优政策、创造最大舞台,真正让安徽成为养人的天地、创新的高地、人才的福地,进一步形成人才“种子”与兴业沃土彼此成就的良性循环格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