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近期在全球时尚界大放异彩,据Similarweb数据,它已成为2024年Q3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服装与时尚品牌。在法国、德国和日本,SHEIN均超越众多知名快时尚品牌,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在年轻一代中,SHEIN品牌影响力同样显著,成为2024年最受Z世代关注的25大品牌中唯一的时尚服装品牌,并与亚马逊一同成为该榜单中仅有的两个电商平台。
SHEIN平台侧的增长同样迅猛,用户数大幅增长,成为今年1-8月出海平台中增长最快的。这一增长吸引了更多商家入驻,尤其是国内产业带商家,通过SHEIN平台实现品类扩张和业绩激增。例如,“黑五”大促前夕,首饰产业带商家通过SHEIN集体出海,单日销量增长高达130%。
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能力是SHEIN成功的关键。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SHEIN采用“小单快反+数字化工具+‘一链到底’”的解题方案,实现跨越式突破。具体来看,SHEIN降低订单的最小生产数量至100件,如果销售趋势好立刻返单,反之中止生产,从而既能保证新品的丰富度,又能打出爆款、降低库存,还能让利消费者,保障自身盈利水平。而小订单本身是“利薄、费时”的存在,对于供应商来说,将开发费用分摊在有限的订单数量中可能并不赚钱甚至亏损,传统的合作模式难以支撑。
客观上,ZARA的“500件订单”的柔性供应链能力,几乎已是其所能达到的生产极限。SHEIN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则延展了其空间,例如其借助数字化工具实时掌握时尚趋势以及消费者反馈,较为精准的推动设计开发,提升爆款可能、盈利空间,以及深度赋能供应商,包括持续打造柔性供应链标准,帮助供应商升级改造厂房,使其生产更简单高效。
随着消费群体的持续扩大和供应链产能的扩充,SHEIN深化平台模式,形成“自有品牌+平台”双引擎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SHEIN继续发挥自有品牌的优势,还能通过平台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实现品类和优品的双重扩张。
如此再进一步看SHEIN的平台化布局,一条进化脉络逐渐清晰。从纵向来看,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SHEIN的规模超过ZARA只是时间问题。同时,SHEIN在速度、品类等方面的优势将持续扩大,并延展到时尚领域的更多品类,如鞋包、配饰等。这将使得SHEIN能够加强对时尚的表达,成为升级版的ZARA。
从横向来看,SHEIN的时尚优势积蓄了强大的流量池,叠加其海外运营经验和供应链能力,能够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平台。这将有助于SHEIN实现品类扩张和优品扩张,进而获得更多的流量支持。随着双边网络效应的愈发凸显,SHEIN的平台化发展将得到有力的支撑。最终,SHEIN有望交织构成升级版ZARA和全球版淘宝的综合体。
对于商家来说,SHEIN的平台化模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通过入驻SHEIN平台,商家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支持,从而更容易卖出销量并获得实在的收益。同时,商家还可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生产端,打造优质产品。SHEIN的深度赋能策略也使得商家能够应用小单快速测款、预测销量、部署生产节奏等策略,从而放大收益的确定性并减少生产浪费。
以首饰产业带的商家为例,来自青岛的商家严辉在SHEIN开店以来,每年都能推出几个特别火的细分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在平台上通过不断测试和优化得出的结果。此外,SHEIN还为商家提供了平台代运营、自主运营、半托管等不同合作形式,以满足不同类型商家的需求。其中半托管模式在今年5月上线后迅速吸引了两万多家商家入驻,超过70%的新入驻商家在首个季度内实现了盈利突破。
SHEIN的半托管模式区别于其他平台之处在于其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在这一模式下,商家享有产品定价、运营等权利,而平台则承担物流、专属营销活动等运营支持方案。这使得商家能够专注于自身擅长的产品环节,而无需为繁琐的运营事务分心。
随着SHEIN推动平台化模式迭代和产业带布局的不断深入,其电商特征或全球版淘宝的角色也将更加清晰。去年,SHEIN率先推出全国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到今年上半年已有超过20个省份的300多个城市产业带完成入驻。这些产业带涵盖了箱包、服饰、内衣、小商品、玩具、鞋类、饰品等主流行业。今年9月,SHEIN又推出“优品”出海计划,旨在加速引入更多的优质商家和品牌,赋能产业带提质发展。
SHEIN的柔性按需供应链模式也在家居、首饰等追求时尚个性化的非标行业中持续落地并取得不俗成效。这一模式不仅使得SHEIN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灵活调整生产计划,还能够帮助商家减少库存积压和生产浪费。随着SHEIN推动产业带布局和补齐更多品类,其全球版淘宝的角色也将更加凸显。
过去,在时尚的叙事逻辑下,SHEIN更多像是一个商业革新者和国际化样本。然而,在新的角色定位——升级版ZARA+全球版淘宝背后,SHEIN有了更高维的价值锚点。这不仅增强了SHEIN的发展确定性,更为其构建了一条深厚的护城河。尽管为了推动平台化模式并吸引产业带商家入驻,SHEIN在短期内可能不会显现巨大的业绩催化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入发展,其转化出的空间和价值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