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骁将战井冈,豪杰血洒疆场
在井冈山斗争期间,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红三、红五三个军团。其中红一军团由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余部发展而来,由毛泽东和朱德一手缔造,长期跟随在朱毛身边征战,是主力中的主力。红一军团之下有三位军长:黄公略、伍中豪、林彪。三人都毕业于黄埔军校,军事上各有千秋,又都是毛泽东最为信任的人,因此被称为朱毛麾下“三骁将”。
三位军长在朱毛的领导下夺关刈旗,连破国民党三次围剿,一次比一次痛快,堪称一时豪杰!可惜黄公略、伍中豪血洒疆场,名动一时的“三骁将”仅存林彪一人,红一军团的接班人也就只剩林彪一人了,这是他升迁路上的关键一步。如果黄公略、伍中豪两人不死,毛泽东在考虑红一军团总指挥的人选时,可能就要费一番思量了……按照当时三人表现出来的实力与资历,应该是黄公略排第一,伍中豪排第二,林彪排第三。
英雄第一黄公略:飞将军自重霄入
黄公略,湖南省湘乡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与广州起义。黄公略是彭德怀在湘军时代就结识的至交好友,他们二人曾一起发动平江起义。后彭德怀与滕代远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而黄公略留在平江一带继续组织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黄公略调任红一军团红三军军长,逐渐被毛泽东倚重。他投军年岁很早,作战经验丰富,又长于伍中豪和林彪,是三人中理所当然的“大哥”。
他凭借自己的战斗经验和勇气,硬是将游击队出身的红三军队伍,带得与伍中豪的12军和林彪的红四军战斗力一样强悍,甚至多有超过的地方,于是他与红三军成为了绝对的主力。黄公略率领的红三军在三次反“围剿”中都担负着主要作战任务,他们英勇作战,战功不断: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军第18师的连续进攻,还活捉了张辉瓒,在富田战斗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军第28师大部和47师1个旅一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国军第9师独立旅……
第一次反“围剿”后,毛泽东写下《蝶恋花》一词,赞他“偏师借重黄公略”;第二次反“围剿”后,毛泽东有赋词《渔家傲》称赞黄公略“飞将军自重霄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当黄公略再显神威,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连战连捷,歼灭中国国民党军队第52师等部。然而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黄公略于吉安东固六渡坳突遭敌机袭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
这一次,毛泽东没有写词——没有那个心情……他在主持哀悼会之余,伤心不已地撰写一副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写罢久久默然无语……
黄公略烈士雕像
黄公略追随主席的时间不长,却因不俗的战功赢得主席三次浓墨重彩的夸赞,是所有中共将帅中唯一有此殊荣的人!或许,主席一直在考察他,才将红一军团总指挥一职交由朱德兼任。然而在他战功累累,主席的信任与日俱增,接任时机即将成熟之际,这位井冈山第一骁将,主席钟爱的“飞将军”却殒身殉国,不免令人感叹……
试问若“飞将军”不死,以此战功,以此信任,第一军团指挥员之职,舍他其谁?可叹,新中国已建成,元帅榜上却少一人……